《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精装版)》我们的希望在哪里(28)

最聪明的理财是提升自我价值

我在35岁时才拥有了第一份正式职业,在这之前对理财一窍不通,后来也因为收入微薄,觉得没有理财的必要。真正觉得有一些闲钱可以用于理财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分析经济以及消费趋势,哪怕从学习的角度也应该进行小额的投资,否则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我开始关注理财。

然而我的理财成绩单却乏善可陈。购买的一部分基金价格大跌,有些则上涨了不少,可谓参差不齐。股票投资也是同样如此,有上涨的产品,也有下跌的产品。理财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风险,综合来看,我的这份理财成绩单可谓刚刚及格,没有什么大失败或大成功。因为收益和损失持平,白白浪费心力,所以最近我基本上放弃理财了,一旦有闲钱就索性存个定期。

我之所以放弃,并非是担心蒙受经济损失,而是出于对追逐利益的恐惧。

目前为止,我最成功的投资要数3年前购买的黄金。选择金子是因为觉得它价值稳定,如今金价在全世界范围内暴涨的状况是没有料到的。想到很多金融产品抗不过经济危机,甚至亏得连本金都无法收回,购买黄金真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

但人的本性往往贪得无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获得利益时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如何幸运,而是怪自己错失了时机,没有趁机多赚一点,平添许多遗憾。“如果当时不做分散投资,而是将全部资金都买入黄金就好了,那样一来财富就不知道翻了几番了……”这样的想法会不断挠你的心。

现在还不是理财的时候,

请先怀揣梦想吧!

不妨每个月找来一个“不会产生任何眼前利益的事情”,

认真做一做!

我现在几乎不做任何投资了。如今的银行利率创了历史新低,可我每次有闲钱时还会图省事存入定期储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整日将心思放在“寻找像黄金一样的理财产品”上,而这种一门心思寻找投资良机的行为彻底毁掉了我本职工作的乐趣。其实,如果将倾注在理财上的热情和时间放在研究或写作上,也许我创造出的财富比那百分之几的回报率更高。

其他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假设一个职场人士在十年内,每个月都从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基金或股票,那么十年之后他会获得百分之几的收益率呢?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是让财富翻十倍而已,但十年之后他本人的社会位置又会怎样呢?如果为了理财将本业荒废,整日东奔西走忙于观察各类理财行情,恐怕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很可能会被公司辞退,好一点也是勉强保住现在的饭碗而已。而为了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不断积累实力,在自我发展道路上辛勤耕耘的人又会怎样呢?十年之后,这些人会比同龄人至少多出四倍的工资,这种地位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拉越大。所以,接下来的20~30年时间里,两者谁会积累出更多的财富呢?还有社会地位以及成就、幸福指数等,谁会更高呢?请实际计算一番,哪种选择才是更聪明的“理财”,会带给你更长远的幸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