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偏见》吓死自己的悲观主义者(1)

读者可能会说:“嗯,积极的预期或许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但是万一结果没有变得更好,那怎么办?”当然了,正如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唱的那样,“你不能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但我和他的看法还是有所不同,我们常常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然后呢?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对吗?是不是预期值低一点,我们就不会那么沮丧?

“期望越低,失望越小”这种看法被称作“防御性悲观主义”。然而,降低预期值并不能减轻失败的痛苦。消极的预期不仅会导致糟糕的结果;同样,不希望出现的结果降临时,消极的预期也不会免除我们的消极情绪。举例来说,对自己的表现预期很低的学生,如果大学心理学课程考试真没发挥好,那他们也会与预期自己表现好的学生同样难受。

其实,消极的预期真能置我们于死地。就拿彼得和詹姆斯的例子来说,彼得是40岁的投资银行家,詹姆斯是42岁的公司律师。某个周日阳光明媚的早上,他们心脏病突发后都进了急救室。一开始,他们俩的病情差不多,所以医生对病情的预测也一样。彼得是知足常乐的人,詹姆斯则总是杞人忧天,两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对自身疾病的反应。彼得认为自己身体很棒,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很快恢复,继续过正常生活;而詹姆斯则确信自己大限将至,他觉得自己最多还可以活几年,即便这样,肯定也只是垂死挣扎,生活质量也会大不如前。

在这个时候,其实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两个人的预期:没有任何客观原因可以证明彼得会很快恢复,而詹姆斯则很快被送进太平间。然而,他们的预期很可能改变各自的行为,影响两个人的身体状况,最后成为自证预言。彼得更可能采取对预期恢复有利的行为(比如避免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和盐,减轻压力,适当参加锻炼);而詹姆斯预期自己马上就要去世了,所以不会有动力做这些,他更可能旧病复发,潜移默化地帮助自己实现早亡的预期。

实际上,詹姆斯面对疾病时采取消极态度,认为死亡即将降临,这样的人往往真会早亡。虽然詹姆斯和彼得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人物,但是他们的经历在1996年的研究中已经可以被证明。研究对象是一组心脏病患者,他们发病后参加了恢复项目。研究者发现,像彼得一样的乐天派更多地参与运动,也更有可能减掉身体的脂肪,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概率。同时,这些人也更愿意补充维生素,进食低脂肪的食物。研究结果表明:乐天派活得更久。

相反,悲观主义者早早就去世了。有一份以50年来1000个健康人士作为对象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更有可能早亡。是什么导致这些杞人忧天的人短命?悲观主义者显然更可能因为意外或突发事件早早丧命,比如车祸、溺水、工作意外和谋杀。为什么悲观的预期会导致如此悲剧的死亡?似乎悲观的预期会激发更冒险的行为,因为悲观主义者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失去的,不如铤而走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