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偏见》说你聪明你就不笨(1)

自证预言的另一个例子是成见。成见对塑造个人对现实的认识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当很多人都抱有相同的预期。大家会和集体的成见步调一致,因为社会与个人的互动方式与以成见为基础的预期相符。就拿汤姆和罗伯来说吧,他们俩是华盛顿一所小学的学生,两个人身高一样,体重也一样,都是普通学生。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们。汤姆是黑人,罗伯是白人。一开始,汤姆和罗伯的体育水平差不多,他们跑得一样快,跳得一样远,投篮投得一样准。但是,每个人都预期汤姆会比罗伯打篮球打得更好,只是因为汤姆是黑人。因此,汤姆的同学更愿意和汤姆一起打篮球;教练也更关注汤姆,纠正他比赛中的错误;汤姆的父母也鼓励他放学后多花点时间训练。最后,汤姆确实比罗伯打得更好了。虽然一开始大家认为汤姆比罗伯打得好是错误的观念,但是成见已经形成了。于是,汤姆又成了“黑人更擅长打篮球”这个成见的例证,进一步加强了先入为主的自证观念。

成见的加深不仅因为它会影响大家对某个人(成见对象)的行为,也因为那个人极有可能会朝着预期结果发展。简·艾略特是美国艾奥瓦州三年级的老师,她的著名事例就惊人地证明了预期是如何快速实现的。艾略特的班级和艾奥瓦州的其他班级一样,班上只有白人学生。1968年4月5日是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的第二天,艾略特想让学生明白种族歧视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她想出了一个“游戏”。按照游戏规则,孩子根据各自眼睛的颜色分成两个组,艾略特宣布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低人一等。她说蓝色眼睛的孩子不够聪明,学习能力差,所以得区别对待。蓝色眼睛的孩子只有等棕色眼睛的孩子都离开教室后才能休息。此外,蓝色眼睛的孩子也不允许和高人一等的棕色眼睛孩子交流。

艾略特刚刚宣布完这些规定,孩子的举止就有了变化:棕色眼睛的孩子变得自信满满,而蓝色眼睛的孩子则战战兢兢。最吃惊的变化要数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艾略特发现棕色眼睛孩子的这些能力有了飞速提高,而蓝色眼睛孩子的能力却下降了。第二天,艾略特把孩子的角色对调。现在,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高人一等。没多久,孩子就适应了新角色:蓝色眼睛的孩子表现得霸气十足,但是棕色眼睛的孩子则表现得缩手缩脚、沮丧泄气。艾略特也给孩子作了拼写测试。结果证明,两天中她宣布的高人一等的这组孩子都做得更好。

简·艾略特的学生对权威人物清楚无误的预期作出了反应。得知自己很愚蠢时,他们立即表现得很愚蠢;得知自己很聪明时,他们表现得也很聪明。有人可能会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容易受别人影响,而成年人对自我认识很全面,就不会轻易上当——真是这样吗?

成年人不仅会像艾略特的学生一样,快速地朝预期方向发展,而且即便不知道预期是什么也会这么做。我的同事莎拉·本特松医生是位认知神经学家,她想通过一次认知实验,看看事先告诉大学生诸如“聪明”、“智慧”、“机灵”等词语,或者“愚蠢”、“迟钝”、“傻瓜”等词语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本特松给学生看过“聪明”或者“愚蠢”一词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认知测试。她发现事先看过“聪明”一词的学生比看过“愚蠢”一词的学生表现好;而给学生看了与自身能力毫不相干的信息后,结果也影响了他们对自己测试能力的预期。然而,学生对自身的预期不知不觉就受到了这些毫不相干的信息的影响,最后也改变了他们的表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