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融合》西汉初通西方(2)

张骞出使西域的这13年中,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几次有效的打击,不仅确保了汉朝对河西走廊这一交通要道的占领,更是扩大了汉王朝的版图。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先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从而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畅通。

此后,西汉与匈奴的争夺就转向了西域各国,汉武帝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重要的当属出使和战争。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月氏,而是月氏人曾经的仇敌乌孙,另外就是加强与西域小国之间的联系。

乌孙与月氏一样,都曾经是今甘肃境内的游牧民族,后乌孙王被月氏攻杀,其王子由匈奴单于冒顿收养,后在匈奴的支持下复国,并成功地驱逐了月氏人。可以说,乌孙与匈奴既是隶属关系,也是联盟关系。张骞想联合乌孙(地处伊犁河、楚河流域)抗击匈奴,无异于“断匈奴右臂”,这一战略决策得到汉武帝的支持。而乌孙与匈奴此时的矛盾也为这一举措提供了可能性。

张骞的这一次出使是在汉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之后,这就从政治上保证了使团的安全性。但张骞此次仍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此时的乌孙正因王位之争而处于政局不稳的状态之下,国内贵族们又因惧怕匈奴,不敢与西汉夹击匈奴。

张骞在乌孙的这段时间,分别派遣副使到达了大宛(Farghana,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康居(Sogdiana,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之间)、大月氏、大夏(即巴克特里亚)、安息(即西方史书中的帕提亚)等国。

虽说此次出使的政治目的没有达到,但还是有许多小国派遣使者跟随张骞回到长安。如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派导译相送,并派使者到长安,之后的回国报告中对汉朝的描述,大大加强了汉朝在西域的威望。还有,《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曾派使者来汉朝观光,并贡献方物。甚至还有汉朝使节去奄蔡(今咸海北岸)、黎(qián)(即中国史书中的大秦,也就是西方史书中的罗马帝国)的记载,当然这些记载的真实性已经引人质疑了。

在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同时,汉朝也在西域与匈奴展开了进一步的战争。公元前108年,西汉军队击败匈奴耳目楼兰、车师,打击了匈奴的势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