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跟在舅舅的后面”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约为2万人。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通用语言是基诺语,分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无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男女皆自小戴大耳环,耳环眼很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代表着勤劳与否。男女都有染齿的习俗,染齿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但这些风俗现在多已不存在了。
基诺族主食为大米,也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烧、舂为主,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逢年过节和喜庆宴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作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间竹楼。
基诺族的婚俗也是独具特色的。基诺族的青年男女只有在举行了成年礼之后,才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恋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即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第二阶段,基诺语称“巴宝”,即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夜晚参加“尼高佐”(男女社交的公房),进行社交活动。第三阶段,基诺语称“巴里”,即请求同居阶段。男方认为双方的热恋已达到了同居的程度时,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就可以进行同居。另外,基诺族婚俗中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在到新郎家的途中,要举行泼污水仪式,即原先与新娘同居过的青年男子,将污水泼在新娘身上。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公共墓地。入殓时,要跳“花脸”和“竹竿舞”,由五个男子跳,花脸代表鬼要吃尸体,竹竿舞表示要用竹竿驱鬼。入殡时,要当即敲死一条狗,放在棺材上一齐埋葬,据说狗可以在阴间给鬼魂带路。基诺人要在坟上用草排和篾笆盖间房子,叫坟墓棚。墓棚周围插上涂过狗血的尖竹桩,据说这是让一种吃尸体的野人误认为尸体已被吃掉了。基诺族夫妇不流行合葬。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特毛且、新米节、祭大奄(龙)、火把节等。
特毛且,又称打铁节,也就是过年,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决定,当“卓巴”擂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新米节,亦称“新米”,是基诺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