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彝族和彝语支的其他民族(2)

彝族民居最具特色的要数“土掌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土掌房以石为墙基,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可以作晒场。土掌房多为平房,部分也有二屋或三层,整体上看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

彝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也实行转房婚。彝族家庭中父权较大,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其遗产继承一般由诸子平分。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中一直持续到1949年。

彝族婚姻中最具特色的是“姑娘房”制度。这是楚雄地区彝族特有的风俗。当姑娘年满16岁时,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她单独在其中过夜,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在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面等礼物去迎接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以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后拼命戏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等到太阳落山后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1949年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的居民仍流行火葬。其他地区的彝族由于受汉族的影响,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土葬。

彝族早期的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他们认为一个家庭中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等,都可附上精灵“吉尔”,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随着民族文化交流,佛教最先传入彝族区。清代初年,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区盛行。天主教与基督教也于19世纪末年先后传入彝族地区。

彝族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跳虎节、赛装节、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也是中国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