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上的民国》第二章 君宪,共和?--被抹杀的程序(14)

会后,章太炎私下以“败军之将不能表率政府”为由致电浙军司令朱瑞,劝其反对。钱基博(即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之父--笔者注)在《辛亥南北议和别记》中就说,江浙联军的将领们听说黄兴被推为大元帅,不禁一片哗然,都说黄兴乃弃武汉不守的败将,怎能指挥我们这样的胜利之师?在这些人眼中,黄兴“为人轻锐多智数,敢为大言”,虽然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但不知如何领导、指挥,敢于发难却不知如何运作,只不过是“作乱之才,而非戡乱之才”。更有人讥讽黄兴“无役不为所指挥,而无役不败”,实为每败必逃的“长腿将军”。

黄兴为人,一向忍辱负重,性格谦抑,不以个人名利为追求,虽然历次起义均告失败,但黄兴毕竟不是军事专业人士出身,所指挥的起义军也大多为江湖会党、散兵游勇,纪律性和战斗力均大成问题。退一步说,黄兴被委以指挥之任后,每役必亲临一线,勇气可嘉,江浙方面责之以“长腿将军”,未免过苛。黄兴本人离开武昌后情绪也一直非常低落,但他抵达上海时,陈其美等人仍给予了盛大的欢迎,并有意推举他为革命领袖。

鉴于部分“江浙联军”将领的反对,黄兴在被推为大元帅后一再力辞不就。他先是推举黎元洪,之后又称“孙中山将次回国,可当此任”,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仍无结果。这时,某代表奋起发言,其大意是:有开会这段时间,清廷所购买的军械经西伯利亚铁路也已通过两百余里,北洋军经京汉铁路进兵也近百余里,如今军务倥偬,时间异常宝贵,大家还在这里推来让去,革命大业,如何得了!经各方敦促,黄兴这才答应暂时勉任。

随后,陈其美与留沪代表分别复电黎元洪及湖北方面,称公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假定副元帅”乃从权议决,务乞鉴谅,并请赴鄂各省代表速来上海开会。

得知黄兴被推为大元帅后,袁世凯也大为不快。在其授意下,汪精卫随后致电上海,要黄兴给予解释。12月9日,黄兴复电汪精卫,称自己被推为大元帅实属情非得已,因为南方阵营亟需统一,如袁世凯“能顾及大局”,与民军采取“一致之行动”并迅速推倒满清政府的话,那么“中华民国大统领之位断推举项城无疑”。

有了黄兴的保证,唐绍仪代表团仍按计划南下武昌议和。此时,原在武汉开会的各省代表则按12月4日的决议先后到达南京。12月14日,“各省代表会”召开全体代表会议,之后选出浙江代表汤尔和为议长,广东代表王宠惠为副议长,福建代表潘祖彝为书记,会议追认了汉口所议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议决于12月16 日开会选举临时大总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