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君宪,共和?--被抹杀的程序
一、有朋自敌营来
从体型相貌上看,黎元洪身材魁梧,脸庞宽大,显系有福气之人,而终其一生,运气也着实不赖。
1883年,黎元洪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并亲历甲午海战,见证了威风一时的亚洲第一水师覆灭的全过程,也侥幸逃过葬身大海为国捐躯的悲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原本为人钦羡的海军将领们大都被清廷革职,黎元洪也由此陷入了失业的彷徨之中。可是,黎元洪天生运气好,歇业没多久,老领导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并在南京扯旗招兵买马,黎元洪闻讯赶去投奔,旋被委派监修南京城外炮台。自此,海军科班的黎元洪弃水登岸,转型为陆军将领。
1896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黎元洪随同前往。经张之洞一再提拔,黎元洪完成了从军中小吏成长为清廷从二品大员的华丽转身。辛亥年前,湖北第八镇(师)和第二十一混成协(旅)相继成军,前者由总兵张彪任统制,后者由黎元洪出任协统。由此,黎元洪一跃成为湖北军界中的第二号人物。
武昌起义当晚,湖广总督瑞澂及统制张彪仓皇出逃,黎元洪则被革命军硬推出来做了“湖北都督”。好在此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数日后,黎元洪也由最初的消极转为积极,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武昌首义的最终胜利,黎元洪自有一份独特的功劳。
之后的一个月里,全国局势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湖北革命的胜利,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相继宣告独立,一个月间,清廷便已失去半壁江山。
正当黎元洪踌躇满志之时,两名不速之客突然造访都督府。第一位姓刘名承恩,湖北襄阳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之后辅佐袁世凯小站练兵,曾先后担任过“新建陆军”步兵第三营帮统、工程营管带等职。1898年,刘承恩协助袁世凯创办步兵随营武备学堂并担任学堂监督,堪称北洋系的元老级人物。1900年后,刘承恩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调任回鄂,在此期间,他与黎元洪共同参与了湖北新军的编练工作,两人曾共事三年。
另一位信使蔡廷干,此人系当年第二批留美幼童,后服役于北洋水师并委带“福龙”号鱼雷艇,系黎元洪当年的同袍。甲午海战中,蔡、黎两人同赴战场,后又同一批被黜职,在黎元洪追随张之洞时,蔡廷干则入幕袁世凯的门下,成为其亲信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