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之战》“民以食为天”VS异域的高贵礼物(2)

虽然馈赠礼品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是这一传统在中国各地却相当普遍。礼品馈赠在中国社会内部起着类似社会推动力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商界,它是将业务关系人性化并且增进合作伙伴间熟识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种商业背景下,中国人送礼的传统相当复杂,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面子”因素。例如,在重要的商业谈判开始及生意结束的时候都有互换礼品的传统,人们费尽心思保证礼品要得体,要让送礼方和收礼方都不丢面子。给社会级别更高或影响更大的人送礼时标准要提高。此外,企业在节日和其他重要场合要给当地的官员送礼,算是给企业的运转增加润滑剂。

很多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送礼规矩,由于它有着深厚的传统及迷信渊源,冒然前行会险象重生。比方说,过生日送钟表是最大的不敬,因为它隐含着“送终”的寓意。对中国人来说,这更像是咒某人去死而不是祝福生日快乐。因此,外国人在中国挑选礼物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直征求当地人可信的建议。

在全世界多数成熟的巧克力市场上,用作礼品赠送的巧克力在总销量中的比重不到10%,剩余部分都是用做个人消费的巧克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初,中国作为礼品赠送的巧克力销量占了巧克力总销量的一半还多,尤其是在节日期间。对送礼人而言,巧克力象征着富裕和时髦的上好品位,礼品包装越华丽高贵越好。很快,巧克力就和价格高昂的中国白酒、进口香烟以及高品质的茶叶平起平坐,成为受人欢迎的礼品。

但是,单独一家巧克力礼品公司并不能构成整个巧克力市场,只有中国人开始大量购买巧克力用来个人消费的时候,中国巧克力消费的潜力才能完全展现出来。销售礼品巧克力不需要购买者喜欢巧克力,只要他愿意花这个钱就行。既然出现新一代的消费者才能提高用于个人消费的巧克力销量,所以,首先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培养人们对各种外国口味更开放的接纳态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