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批判》《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7)

四语言:缺少克制和含蓄

莫言的小说,语言恣肆,文体漫衍,显示出一种外向的修辞姿态和浅表化的修辞效果。他倾向于加强语言的冲击力,而对含蓄蕴藉的修辞意味,则不甚注重。在动静之间,他的语言过于“好动”,而缺少“安静”;在深浅之间,他的语言多在表层上滚动,而较少向深层掘进。比喻、夸张和排比,都是他喜欢的修辞技巧,然而,具体的修辞效果,却不甚佳,其中比喻修辞的问题,最为严重,例如:

“听到这个消息后,哥哥姐姐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我在地上翻筋斗。”(第29页)人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怎么想象,都觉得不对劲。

“秦河这可怜虫就在我们面前,他身体翻腾着,宛如一根油锅里的油条。”(第108页)这个比喻同样给人一种言过其实、很不恰切的感觉:落水的人与锅里的油条之间,似乎缺乏充分的可比性。

“她身体蜷缩着,像一只倒干了粮食的瘪口袋,又像一只钻出了飞蛾的空茧壳。”(第175页)虽然一连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但是,却很不准确,依然给人一种不伦不类、含糊不清的印象。

“陈鼻坐在我家门槛上,灶膛里的火映得他满脸闪光,那个巨大的鼻子,像一块结了冰的萝卜雕成。”(第188页)在这个比喻里,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度,并不很高,让人觉得很不搭调。

“但现实中的姑姑总是以身披宽大黑袍、头蓬如雀巢、笑声如鸱枭、目光茫然、言语颠倒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截断我的美好幻想。”(第234-235页)“头蓬如雀巢”和“笑声如鸱枭”两个比喻,都没有获得化抽象为具象的修辞效果。“雀巢”的样子太过笼统,而“鸱枭”的叫声与人类的笑声,实在相去甚远,--更何况,现在能听到这种鸟叫的人,似乎已经不是很多了。

“……那郝大手,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后,目光迷茫,面无表情,仿佛一匹梦境中的老马。”(第210页)把现实中的清晰影像,比喻为梦境中的模糊幻影,虽然有点新奇,但缺乏具体性,未能获得理想的修辞效果,--所谓“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莫言喜欢运用四字一句的句式,但却总给人一种刻板、僵硬的印象,例如:

“婚礼早晨,阴气森森。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雷声过后,大雨倾盆。”(第82页)这里的三个四字句,所用的词汇,都是近乎陈词滥调的“套话”,所以,就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仿佛在喝一碗用发霉的陈米熬出来的稀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