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用,孩子成大器》哭≠给,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绑架(2)

洋洋想要一辆新自行车,可是父母认为他现在的自行车可以骑,买一辆新的纯属浪费,因此没有同意。于是洋洋就把玩具撒满了客厅,又哭又闹,见到这种情景,爸爸回屋看书去了,而妈妈索性出去买菜了。小洋洋见没人看自己的“表演”,就止住了哭声,坐在地上玩起了玩具。

妈妈买菜回来,看见洋洋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就把他抱到床上。晚饭做熟了的时候,洋洋也醒了,没有再提自行车的事情,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孩子大一些,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要向孩子耐心解释我们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以后我们就用坏饭桌吃饭?”

通常我们和孩子讲道理时会碰上钉子,孩子好像根本不接受,或者没有打算接受,因为孩子希望父母完全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时候父母只有坚持原则,明确表示拒绝,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坚定。让孩子明确这样的表情意味着“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最好给我停下!”

如果父母一味屈从于孩子的情绪和要求,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满足自己,于是孩子喜欢的就做,不喜欢的就不做,最终变成了没有耐心,不知道感恩和关怀,只知道向别人索取。如果孩子变成这个样子,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