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期》货币政策放松刻不容缓(1)

下一轮通胀高峰为时尚远,货币政策放松刻不容缓

【导读】2012年9月,QE3的出台标志着美联储再度开动了印钞机。而在万里之外的国内,从媒体舆论到普通老百姓对通胀的恐惧似乎卷土重来。结合当前国内低迷的经济形势,我们的决策层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是应当提早防范通胀的隐患,还是应当进一步落实宽松政策以扶持经济复苏?

今年二季度以来,受国内经济疲弱、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快速下滑,8月CPI同比增长2%,维持在2010年1月以来的较低水平。但进入9月以来,商务部监测的粮、油、肉、蛋价格出现上涨苗头,超市里一袋25公斤的大米上个月售价还是135元,现在已经涨到160元,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同时,美联储QE3和欧洲央行OMT的出台也引发了很多有关通胀的猜想。在中国经济仍处于收缩到复苏的过渡阶段,过分担忧通胀是否为时过早?若此时不及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一轮通胀到来时,存准率难道要从20%向上起步?

下一轮“食品通胀”高峰约在2014年

食品在统计局CPI核算中的权重达到30%左右,其中重要性最高、波动幅度最大的猪肉价格对整体CPI读数的影响举足轻重。历史数据表明我国典型的“猪周期”持续时间约为3年,这也符合“猪价上涨-能繁母猪补栏-配种-产仔-仔猪生长-生猪集中出栏-猪价回落-能繁母猪淘汰”的正常养殖周期,我们认为始于2010年4月的本轮猪价周期将于明年年中见底。

首先,当前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远远高于2009、2010年水平。相对于受到短期收入水平和长期饮食结构迁移影响而增长日趋缓慢的猪肉消费需求,当前生猪供给量仍然偏高,后续存在较大供给压力。

其次,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而猪肉价格自去年8月份以来下跌已达1年(8月仅有微幅反弹),母猪存栏与猪价出现历史上罕见的背离,这预示着生猪产能的相对过剩将促使猪价进一步下行,然而从淘汰能繁母猪到生猪出栏量显著回落需要较长的传导时间(一般在5个月左右),这极大制约了中短期内猪价反弹的空间。

最后,微观层面上养殖户的盈利状况决定了宏观上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当前养殖户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已经由高点的600元下滑至接近零盈利,但猪粮比距历史低点仍有一定差距,而且依据历史经验,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开启前养殖户均需经历4-7个月的亏损退出期。

尽管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猪肉需求量将会阶段性提高,但历年猪价在此期间的季节性表现并不显著,9月高频数据也显示猪价短期反弹乏力,由于明年春节时间较晚,我们预计今年年内猪价难以出现显著回升。依据传统的周期规律,猪价将在明年下半年逐步攀升,并于2014年年中达到又一轮高点,若遭遇疫病等供给冲击,彼时猪肉价格可能上涨到每公斤40-50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