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赢定了》作者自序(简体中文版序言)

作者自序(简体中文版序言)

很高兴看到我的新书与中国读者见面。

尽管我是一名美国军人、外交官,但这本书与战争和政治无关,只是谈论生活和领导的艺术。我写这本书也是想与世界各国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分享我的这些经验。书中讲述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讲的是我应对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经验,不管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还是朝气焕发的青年人,都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尽管大多数源于我的军旅和外交生涯,但其中给人的经验和启发是通用的。但愿我的感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也能回顾和反思我们该怎么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这不是一本让人照本宣科的行动指南,我们每个人都得走自己的路。这里记载的是我的秘诀,我的路。

1973年,在尼克松总统历史性访华一年之后,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武官第一次访问中国。当时我是“白宫顾问团”的成员之一,这个团的主要任务是让美国领导人了解联邦政府最高决策层的运作方式,并对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更清晰的认识。由于这个团的工作性质,我们得以有机会访问他国。那年我35岁,是一名陆军中校,在冷战的高峰时期我难得地有了这一次访问美国两个主要冷战对手--苏联和中国的机会。

我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到访的美军军官之一。我到了长城,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还去了其他很多美丽的地方。我站在黑龙江南岸北望苏联,而就在几个月前我曾在西伯利亚越过阿穆尔河 南望中国。我们观看了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军事演习。我们还访问了工厂、医院和商店。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北京宽阔的街道、火炉烧出来的悠悠炊烟以及人们清一色的着装。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上还没有军衔,这让我很头疼:你怎么搞得懂他们是什么军衔什么职务呢?慢慢地我从他们衣服料子的质地、军装上兜别着的钢笔的大致价钱以及他们戴的手表,琢磨出了其中官阶的区别,这样即使没有军衔我也看得出谁是主事儿的了。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记忆最清晰的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刚刚摆脱“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当时对生活要求并不高,每个家庭讲究的是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三大件”。从他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到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也可以看出他们勤劳的品质,而很快他们就凭此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1973年之后我又数次访华。看到这个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让数以千万计的人脱贫致富、迈入中产者行列,我心生敬佩。如今我看到中国人有了更高的追求。北京的大街上车流如织,人们穿着各种款式的服装表达着个性;他们生活多姿多彩、欣欣向荣;千百万人积极进取,等待着机遇,追求着更高的生活目标。

中美两国的关系从对立到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能够为创建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一点儿贡献,我感到自豪。虽然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在有些问题上看法不同,但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两国人民都渴望更美好的生活,都渴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生活得更好。

在这本书中我最想表达的信念就是:生活和领导的艺术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科林·鲍威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