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由小到大要过哪些坎》第7章 运气藏在“消费者价值”中--腾讯QQ(2)

技术完善后,资金又有问题了。OICQ的急速发展,使腾讯的运营成本也同步上升,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让腾讯难以承受。为了能生存下去,马化腾一度想把QQ卖掉,但阴差阳错,和几家公司的谈判都因价格谈不拢作罢。其中最接近的一次,对方只需要再多给30万元就可以得到腾讯的OICQ。

既然卖不掉,马化腾只好设法寻找资金,但是银行不愿意贷款,国内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兴趣。最后,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有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最后在2000年初,IDG和盈科数码为腾讯注入220万美元的资金,占有40%的股份,让腾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可以说,没有当初马化腾的执着坚持,就没有后来腾讯的辉煌壮大。当初IT行业做类似QQ产品的公司不只一家,但坚持下来的只有腾讯。

3.歪打正着--更名QQ

腾讯公司分别两次收到美国在线(AOL)发来的律师信,信中称ICQ是自己的专利,腾讯公司在1999年1月26日注册的域名oicq.com和在1998年11月7日注册的oicq.net含有ICQ,侵犯了其知识产权。2000年3月3日,美国在线正式向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NAF(全美仲裁论坛)递交起诉书,要求腾讯公司无偿转让域名。

腾讯公司被迫更换域名,2001年3月,在市场稳定成熟的前提下,腾讯公司全面更换OICQ的名称,改称“腾讯QQ”,并更换了一大批卡通头像,原来类似ICQ的小企鹅转变成一个带着红围巾的小企鹅,比过去的头像更亲切。这一举措既避免了知识产权之争,又对腾讯的发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因为QQ这个词比OICQ更容易记记、更加上口、更加亲切,这对后来形成的“Q文化”非常重要。

4.鬼使神差--移动梦网、QQ标识收费

腾讯探寻QQ的赢利模式从网络广告开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软件中,腾讯的第一条BANNER广告条被加入到客户接收端中。尽管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很不错,曾经在《网络广告先锋》的调查中排第三位,紧跟新浪、搜狐之后。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最高时每天新增用户达80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网络广告的收入杯水车薪。当时,腾讯已经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而且这些用户是含有大量的消费诉求的,但是,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所以无法使客户资源转变为赢利模式。腾讯的巨大流量,还曾经一度被讥讽为“垃圾流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