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我们要达到虚空、虚无、谦虚的极致,不搞偏见,不搞强求,不搞自己的一本糊涂账,绝对不刚愎自用。保持平静、恒定和诚实厚重。
世间万物,各自运转,万物杂陈。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然后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能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各自回到自身的本初状态。落了听(读四声),沉淀下来了,也就静下来了。这就叫回到自身,回到自身就是恒常,知道什么是恒常就是明洁。不懂得恒常,轻举妄动,就会造成灾难祸患。
知道了恒常就会有所容受,沉得住气。能容受,能沉得住气,就能公道,不偏私。能公道,不偏私,就能成为首领。当上首领,就要知天意天命,与天道保持一致。知道了天意天命,像天一样地公正无私,一样地涵盖万物,也就接近于大道了。有了大道的指引,就能长治久安,长命百岁,天长地久,到死也不会出大错失。
这一章老子从人的修养与人生姿态方面讲大道的要求。首先的要求是虚静。虚就是给自己的头脑、内存、硬盘、系统,留下足够的空、空白、容量。一个电脑,如果什么都占满了,这个电脑就无法工作,而只能动辄死机,变成废品,除非重新格式化,把一切废旧数据删除。一个人也是如此,就知道那么几条,膨胀得哪儿也装不下,实际上已是废人。我们常常说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也就是重新格式化后再开始运算,当成一台新电脑来从头开始。
静的含意不是一动不动,而是要有准头,要平心静气地理智思考,要慎于决策,要把心沉下来,把头脑理清楚。就是说,要心静,不要慌乱,不要焦躁,不要冲动,不要忘记了大脑不会使用大脑而只去听内分泌的驱动。还要克服一时的情绪刺激,利益诱惑,心浮气躁。
且看,不论是官场,是文坛,是商场,多少人奔波忙碌,轻举妄动,争名夺利,跑官要权,枉费心机,神神经经,咋咋呼呼,丑态百出,适成笑柄。反过来说,凡有成绩的,又有几个不是心静得下来、心专得下来、大脑能够正常运转工作的?
生活在某种平常的却也是俗恶的环境里面,往往是一动不如一静,尤其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事务上,不许动,举起手来,这往往是最佳的选择。
静的结果哪怕是没有办成事,至少可以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可能性,可以维护一个高雅的形象,可以事后回忆起来不至于羞愧得无地自容。
其实任何一件具体的事务,一篇论文或一笔生意的成败,一项奖金与一个头衔的得失,一种舆论与一些受众的评价,都会受到一时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有灵机一动也有阴差阳错,有天上掉馅饼也有喝凉水塞了牙,有侥幸也有晦气,不过一时,转瞬即逝。而你的修养,你的本领,你的境界,你的活儿,才是顶天立地,我行我素,我发我光,我耀我土,谁也奈何不得。
一时的晦背只能增加你的光彩。
所以我们不太喜欢活动这个词,你活动得太厉害了必然就轻飘了,轻佻了,掉分儿了。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一句,有点旁观的超脱,有点恬淡,令人想起程颢的诗《秋日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