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不同的部件变成相同,这是常见的现象。例如,“又”可以代替许多部件:汉(漢)、劝(勸)、仅(僅)、对(對)、戏(戲)、鸡(雞)、邓(鄧)、树(樹)。再看:“春、秦、泰、奉”,它们的上部,在篆书中不同,在楷书中变成相同。
所有的文字都发生同化。阿拉伯字母同化得最厉害,好些字母无法分辨,不能不附加符号来区别。
字体。字体有三类:图形体、笔画体和流线体。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属于图形体;隶书和楷书属于笔画体;草书和行书属于流线体。丁头字在古文时代是图形体;后来变成丁头格式是笔画体;丁头字缺少流线体。圣书字的碑铭体是图形体;僧侣体和人民体是流线体;圣书字缺少笔画体。拉丁字母的印刷体是笔画体,手写体是流线体。
风格。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风格,这是长期书写而形成的。有的像豆芽菜,有的像滚铁环;有的像竹篱笆,有的像窗格子;有的像丁头散地,有的像玩具排行;有的像乌鸦栖树(坐在分界线上),有的像蝙蝠悬梁(挂在分界线下)。形成习惯以后,就不许更变,成为民族图腾。
序列。早期文字的序列是不固定的,后来渐渐固定,这也是常见现象。拉丁字母在古代曾经是从右而左,后来改为从左而右,中间有过一个“一行向右,一行向左”来回更迭的“牛耕式”时期。甲骨文还没有固定的序列,后来的隶书和楷书把序列固定为字序从上而下,行序从右而左;20世纪50年代改为字序从左而右,行序从上而下。
书写工具对字形有极大影响。丁头字的特殊格式是泥板压写形成的。甲骨文主要用直线,因为便于在甲壳上刻字。汉字可以写得像图画,跟使用毛笔有关。缅甸文“一路圈儿圈到底”,跟针笔在树叶上划写有关。“书写”是尖端跟平面的摩擦。平面统称“纸”,有石片、木片、竹片、骨片、泥板、草叶、树叶、羊皮、布帛等。尖端统称“笔”,有树枝、小刀、尖针、毛刷、羽管、粉石条、金属片、塑料管等。丁头字是“压写”,汉字是“刷写”,拉丁字母,是“划写”,用打字机是“打写”,用电脑是“触写”,将来语音输入是“说写”。
文字的“三相”
文字有三个侧面,称为“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