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2》拼凑完整的图像(1)

小奇、小佳和小石的不同情形,即期望、价值感和时间,是导致拖延的基本因素。一旦降低回报的确定性或回报值,即降低对它的期望或其价值感,就很可能会使你毫无热情去做完它了。任务的回报越延迟,或者我们越是倾向于拖延(即越冲动),动机就越会骤降。尽管能从拖延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理解它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要找出期望和价值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最终,我们可以导引出期望理论的一系列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理论,但其实你对此并不陌生。期望效用理论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所在,每一个成功的赌博者都深谙此道。它指出,人们用期望乘以价值感得到的结果来做决策,即:

期望 ×价值感

这两者是如何作用的呢?想象你的面前有两堆钱。你右侧的那堆,我会全部给你(我真慷慨)。不过左边的那堆,我可能不会给你。如果你只能要其中的一堆钱,那么你会要哪堆呢?我猜你会要确定的那堆,这就揭示了期望是如何影响决策的。期望偏好的是可能性和机遇。人们倾向于选择易得的奖赏,而不是不易得的奖赏。然而,如果右边那堆已确定的钱比左边那堆有风险的钱少很多,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这情形其实很常见的,就好比在生活中会选择是把资金投入无风险但利率很低的政府公债还是拿到股市上投机一样。

为了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你现在还需要把价值感也纳入决策的考虑范围之内,来决定两堆钱多寡差距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让你去选择更有风险的那堆。当我往左边那堆中再加钱或者告诉你拿到这堆的可能性增大时,你的选择可能就会从右变到左,反之亦然。

“期望 ×价值感”在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两者相乘,哪个结果更高,你就会选择哪堆。经济学家试图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来理解人类的所有行为。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从在麦片上浇牛奶,到给孩子擦鼻涕,都取决于你可以从中获得多少快乐以及你能得到快乐的确定性。很不幸的是,他们都错了。

你不能仅仅用“期望 ×价值感”的结果来描述人性。这个理论的创立者们用它描述理性决策,也就意味着它没有余地来描述任何形式的非理性行为。不管你做了什么,可能是吃个冰激凌或是染上毒瘾,在经济学家看来都是理性行为。结果就是,他们的理论排除了拖延,即非理性的延迟的可能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