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特权独占成了市场公害(2)

2. 国企没有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其经理人都是官员、准官员,是统一调派的“统管干部”,由组织部任免。国企管理的潜规则是“内部人控制”,底层员工的薪酬偏低。我就纳闷了:怎么国企高管给自己上百万、上千万地发年薪,保密就保得那么好?我去找每月只拿两三千元的底层员工,打听他们老总的年薪,收获的全都是“不知道!”

从有限责任,自负盈亏与独立法人三个公司制度的要件看,国企一概缺如。如前所述,国企并不是真正的公司,而是某种仿真体与近似值。其资产负债表、财务损益表等,在本质上很难真实可信。国企靠强迫交易生存,不靠降低成本生存。按理说,“交易成本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并替代市场的唯一原因和动力”(科斯语)。而国企呢?与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恰恰相反:内部人控制的分肥与管理层的裙带风,导致交易成本高企;高成本成了国有企业产生、存在并替代市场的理由和动力,离开高成本它养活不了自己。

占领华尔街的美国抗议者们相信富勒说的,华尔街是一个塞满不洁之鸟的笼子,管理者的所作所为令人厌恶,他们靠榨取同胞的财富来养肥自己。比较之下,腐败丛生的国企管理层,不也是个塞满不洁之鸟的笼子?特权即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孳生贪腐。这其中道理,浅显得如张五常的比喻:“如果你将一个美女,赤裸裸地放在我的床上,要我不想入非非,难乎其难矣!”

霍布斯有“麻雀入屋,无法逃出”的比喻,不是说鸟进笼子,而是假设一只鸟儿从烟囱钻进屋内就逃不出去了——它只知道撞玻璃窗,忘了自己是从烟囱里误入室内的。国企改革为什么总也逃不出体制的桎梏?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反省一下,国企是怎么来的,应当往哪里去?

上点年龄的人都知道,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原本是三位一体的,事业单位与国企,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国企原本是政经一体,政企不分的,是集权体制下资源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的生产组织形式,甚至被编成营、连、排、班过。1997年始,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国企,开始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兼并、重组中占据、扩张垄断领域。一路走来,“抓大放小”的重组政策,“3年脱困”的改造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产权多元化政策,“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政策等相继出台。这一系列政策的最大成果,就是国企退出了竞争,强化了垄断。“放小”的转制,放生的几十万濒临死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资不抵债的破产者,是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失败者。而“抓大”呢?抓住的却是掌控初级产品、稀缺资源与上游产业,统治市场要素,垄断关键行业的约3万个大型国企。

前边说过,国内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在民间,而在政府与民间这两端;政府把征税权、收费权让渡给事业单位与国企,因而,事业单位与国企的角色,仍旧是抽取民间财富给政府的两条唧筒。国企的强迫交易,实质是变相收税,变相收费。因此,维护国企王国的实质,是维护其作为政府左膀右臂的这两个特权。国企为什么专捡必需品垄断,专拣刚性需求涨价?因为它被赋予了排他特权,能够把只增不降的成本转嫁给民生,用只涨不跌的收费吃霸王餐。你常看电视新闻能看到吧?上一条刚报道完养老、医保或义务教育的覆盖面,下一条马上为没钱看病、没钱上学或老无所养的人募捐。两条新闻之间,你有没有穿越感?再比如,退休金、低保标准、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几十上百块钱的报道,你常能听到,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企每月几百上千地涨工资的新闻,你听到过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