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衰退其实是退烧(1)

我们调低速度是为了结构调整。当我们宣布这个指标()以后,许多国家的经济界、专家学者、新闻媒体都认为,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温家宝

燥热的中国经济终于退烧了。朱镕基早就断言经济必然退烧,提醒说“谁也不必对中国发展放缓感到惊讶”。为什么不必惊讶?因为朱镕基有GDP恐高症,一直担心高增长难以为继。为什么担心增长过高?因为他懂得“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是‘饮鸩止渴’”,“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只有害没有利”(朱镕基语)。你还别说,不知你发现没有,朱镕基掌控经济那些年,他总是在降温撤火,很少去添柴助燃,只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付过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那几年,启动房地产和汽车作为新增长点,为经济加温的建言不绝于耳,他始终不为所动。也正因为如此,14年后的他才有了批评房地产和汽车政策出错的底气,不是吗?

邓小平也说过,经济“不能天天搞高潮”。他认为:“7%的速度并不低。速度过高,带来的问题不少,对改革和社会风气也有不利影响,还是稳妥一点好。”由此可见,经济退烧并不是坏事,你不必害怕衰退,道理不是“失衡的复苏也好过平衡的衰退”那样的。经济2007年已经烧开了锅,冒了泡,出台了“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方针,可不旋踵又怕它退烧。4+18万亿的投药,也即4万亿财政投入加18万亿信贷投放,就是防止退烧的激素疗法。

国内当下,虽说最过剩的产能是房子,其实更过剩的产能非货币莫属。GDP原本表示一国土地、劳动、资本的年产出,在我国却发生了变异,变为货币供应量带动的货币交易值。GDP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异?因为大量实物产出输出到了国外,而在“外汇占款”名义下的印钱购汇却把货币留在了国内。连续多年的印钱购汇推动了印钱投资,货币泡沫早已制造出资产泡沫了——失控的房地产与政府基建被称为“泡沫双雄”(陈志武语)。这两个举世无双的巨型泡沫极富粘性,它们一天不破,像癌肿那样就会每天狂吸营养,致使市场嬴弱失血。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11.32万亿,几乎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6.31万亿的两倍。资产泡沫不是“过大而不能破”,而是过大你供养不起,不挤破它会耗干你的。难以摆脱的滞胀就是一种供养泡沫的状态。

衰退是摆脱滞胀的唯一复苏通道,通缩是反通胀的最佳武器。国内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软着陆,不是别的,就是衰退。认同软着陆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就是认同衰退的不可避免——只不过软着陆是指浅而长的衰退,硬着陆是指深而短的衰退罢了。由亚当·斯密发现又被马歇尔证实的一条市场荣枯定律是:只有在衰退萧条时期,必需品才是涨价的,货币才是贬值的;只有在繁荣富裕时期,必需品价格才是下降的,货币币值才是上升的——国内市场呈现的正是前一种症状。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