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2010年1月的《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发布的大胆预测,他认为中国经济到2040年将占据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美国只能占据14%。福格尔的预测遭到了强烈的质疑,批评者们认为福格尔“完全高估了中国全能的政府力量”。在此,我们必须重申我们一直强调的观点,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中国全能的政府力量”。如果中国经济的成就真的来自政府,那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经济未来的信心将大为减弱。在本书中,我们多次提到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但邓小平与毛泽东不同,从来就不是亚当?斯密所描述的“醉心于体系的人”(man of system)。毛泽东建构宏图大略,然后高屋建瓴,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但邓小平的脚踏实地使他无法接受任何与事实不符的理论。几乎没有人怀疑,如果没有邓小平坚持不懈的务实精神和老练的政治方法,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将会完全不同。但造就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的根源则是充满了乐观、活力、创造力和决心的中国人民。
我们对中国经济持有的乐观态度与福格尔教授相同,但我们在此呈现的分析框架并不能够定量地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批评福格尔高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但即使我们将他的预测减半,也不能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中国的关键优势来自她所拥有的13亿进取、努力、不屈不挠的人民。尽管70年代末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中国依旧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几十年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之后,现在的中国依旧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现在众多的农村人依旧渴望着进入城市,追寻更好的工作与生活,这给中国继续城市化与工业化创造了空间,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速度令人忧心忡忡。 很多发达国家一直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中国政府应该为大部分中国人对大家庭的渴望而感到幸运。如果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积极创新,而不是在计划经济下排队等着分配工作,中国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开错了药方,需要反思。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当初,其本意仅仅是一个紧急措施,如果实行时间过长,则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与严重的影响。
如果劳动者不能自由地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商机、自行创业、参与自由竞争,即使他们受到了高等教育,也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从改革的开始阶段,中国已经为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鼓励创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上百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以及国企股份制改造带来的中国劳动力资本向私营部门的转移,是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两大主要渠道。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展不仅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经济利益。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依旧存在诸多障碍,尤其是户籍制度和农民工面临的各种体制壁垒。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逐步消除这些制度障碍,为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