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梁思成的一生/林洙(12)

拼命向前

梁思成虽然受到批判,但他并不气馁。经过1955年到1959年的实践,怎样在新建筑中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这一问题,又提到日程上来。在建筑创作上出现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1959年3月建筑学会决定把总结各地重点工作经验(即十年大庆的重点工程)作为主要的内容,讨论在建筑创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于当年6月在上海召开“住宅建筑标准及建筑艺术问题座谈会”。由于1955年对梁思成的批判,所以全国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是保持沉默停止前进,还是敷衍潦草不说真话?这些他都办不到。他阐明了对传统与革新的看法,提出“新而中”的创作论点。1961年又在这一基础上写了《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梁思成除了谈到建筑的艺术特性、传统与革新等问题外,还把继承遗产概括为“认识—分析—批判—继承—革新”这样—个过程)。他说:“如果一定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我的建筑观,那么仍旧是我在《拙匠随笔》中说的,即建筑学是包含了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及美学的、一门多种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的学科。”

1961年在梁思成登桂林叠彩山时作的游戏诗,充分表达了他这时期的心情: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1961年他决定将自己几十年研究《营造法式》的成果整理发表(包括注释及图解)。他开始了《营造法式注释》的写作,为了更多地将这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他还吸收了三个年轻教师组成了研究小组。该书在1966年基本完稿。因“文革”而延误出版,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表了上集,到2001年才在《梁思成全集》中发表了全文。

在整理《营造法式注释》的工作时他已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计划:一、重写1944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二、写一本《中国雕塑史》。他于1930年曾在东北大学时讲授“中国雕塑史”这门课,但那时他还没有去过龙门、云冈等处。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他调查了大半个中国,研究了无数的雕像,去了龙门、云冈等地及四川大量的摩崖石刻,对中国的雕塑艺术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有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在美国的讲座会那么成功。因此他在1947年回国时就曾对他的挚友陈植说准备写一本《中国雕塑史》。可惜,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三、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写一本有关建筑理论方面的书。他说大文章一时写不出来,也不知从何下手,准备从一个一个小问题来写,最后串成全书。《拙匠随笔》就是这个计划的产物。1961年已经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了5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周恩来总理也曾对他说:听说你最近写了几篇好文章。除已发表的外,他还准备写以下的内容:

怎样研究建筑史

欲神似必先形似——欲革新必先学习

考古学与建筑史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

营造法式与工程做法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标准构件与装配式建筑

小处着手

建筑中的真与假

建筑中的“省”

虚假装饰建筑的阶级性

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

西而古与中而新

1962年发表了最高指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于是《人民日报》也就不再刊载《拙匠随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