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最佳体验
只有当信息经过弱链接散播时,才能通过扩散的关联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信息想要跨越地理和文化限制,传递到另一个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可以连通不同地域和文化圈层的弱链接进行传递。Facebook等SNS服务正是把握住这一点,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并且力图通过真人社交减小信息沟通的障碍,更高程度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网络结识更多朋友,扩大社会交往的需求,因而大获成功。
那么Twitter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详细看看它的独到之处。在Facebook上,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双向关系——用户之间互为好友,互相关注对方的状态和更新,这种关系是靠个人的真实信息和社会交往来维系的。正如Facebook在2008年的公开声明中所说,Facebook仅仅是为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提供账号及服务,公司希望用户的账号可以真实反映他们的社会身份及社交圈子,并通过Facebook提供的服务来巩固彼此间的友谊。Facebook不是社交网站,它只是个便利有效的社交工具。因此Facebook更多是用于巩固友谊而非建立新友谊。虽然也主张用户进行真实的个人信息注册,但与Facebook不同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设计上,Twitter采用单向发展模式——你可以关注很多你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当然那些人或者另外一些人也可以通过某种渠道关注你。但是你们之间的交往可以是单向的——他关注你,而你关注了别人,别人又继续关注了其他人,人际关系可以这样进行延展。或者从大范围上来讲,这样单向关注了一大圈之后,你可能终于和关注你的人实现了双向联系,但这只是一种理论或假设,你不是必须回过头来彼此进行关注。
可以说Twitter整合了BBS和Facebook的优势,将自身打造成服务的平台,实现了主题与人际的双重聚合,一方面超越了BBS的虚拟社区,另一方面又扩展了真人社交的可能性,使弱链接的范围扩大了。
在Facebook上,你可能通过朋友的朋友而结识了更多的人,但由于这种结识的过程是需要中介的——双方共同的朋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弱链接发展的速度和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随着关系越来越弱,结识的动力和欲望也逐渐降低,发展的速度也会减慢。而在Twitter上,除了通过现实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的聚合以外,借助新闻、事件以及其他运用而形成的主题的聚合给弱链接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了弱链接的强大威力。于是就产生了“厕所男”这样令人忍俊而又惊讶的事件——一个网名“DJ科长”的日本人在商场上厕所时发现没有卫生纸了,情急之下通过手机在Twitter上发出两条连续的求救信息,向网友描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遭遇的无纸尴尬,很快信息便被转发出去,甚至有人将信息译成英文发送,不久有人给商场打电话反映了情况,于是工作人员送纸给他,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这种在真实基础上形成的主题与人际的双重聚合使Twitter有了非同一般的黏合力,人们信任由此形成的微弱而善意的关联,并愿意发展和传递这种联系,使弱链接的范围和影响都得到了扩展——厕所男在遭遇尴尬时想到的不是打服务电话求助而是在Twitter上找网友求救,由此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