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真相》中美对决下的农业竞争(19)

中国数据中心谁来建

2000—2003年,中国的压榨企业由于油脂价格不断高企,受利润的诱惑,拼命追求压榨规模,仅2000年,国内开工的油脂加工企业就有1000多家。到了2003年,开始出现日加工大豆3000~7000吨规模的压榨企业,国内总的有效压榨能力达到了6000万吨/年,产能开始严重过剩。但是,当时的企业却没有权威的市场数据作为指向标,而是在黑暗中盲目采购大豆,这一情况加剧了价格下跌之后的惨烈竞争。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更多的是从中国的采购意向来预测“中国需求”的,这个需求并非终端需求而只能说是“中段需求”,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只不过美国人不需要考虑中国企业生死,只要中国企业给“美刀”就行。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绪岷会长在2005年的媒体见面会上透露,国务院已经授权土畜商会像美国农业部一样承担发布国内大豆产供销等相关信息的职能。这个消息看似重视,实则并不可行。

仔细研究一下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来源,就可以了解:数据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获取它必须拥有庞大的渠道和强大的梳理、分析团队。

美国农业统计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由农业部所属的五个单位分工协作完成:联邦政府农业部统计局(NASS),负责对主要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调查与预测;农业部市场服务局(AMS),它主要掌握国内现货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农业部海外服务局(FAS),它通过农业专员网搜集并提供国外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市场贸易需求和价格变化等信息;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主要负责数据分析;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统一分析与评估所有的资料。由这五个部分汇总出来的统计信息涉及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

以统计局的信息获取为例,该局有1100名员工,在50个州设立了46个办公室,分散在各州工作的员工有200名,另外还在各地聘请了3500名调查员。他们主要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直接与农场主进行联系并获得数据。并运用卫星照片、遥感和抽样调查等手段对主要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调查与预测。美国的农民只有200万人,但是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因为农业部是仅次于国土安全部的第一大部,拥有11万员工。农业部的数据为什么能号令全世界?因为这些数据也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交换出来的。

相比之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只是商务部下属的一个社团组织,并无行政能力,而且仅为其会员提供服务,其信息来源也仅是会员上报的材料,其他如产量、种植面积、播种意向、库存、天气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类数据等等,该商会也无从得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