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而来的,是房价的飙升。房价如此之高,以至于零首付及用“超优惠利率”支付贷款也超出了许多美国人的购买能力,房屋销售开始萎靡。更重要的是, 2005年,美联储为抑制日益高涨的通胀压力开始加息,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从原来的5.58%上升到6.66%,上涨了足一个百分点。在这双重的压力下,购房者的月供收入比迅速地从原来的24%上升到37%。而那些低收入、享受次级贷款低首付“照顾”的房主,其月供收入比甚至高达40%以上。显然,这远超出了他们所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
当然,房贷在银行家手中就意味着,当这些低收入者无法按期偿还月供时,房贷公司是可以将其赶出屋子并将房屋收回的。然后,他们可以再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价位,将房子再次出售。这一切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是可以如此操作的。
但问题却在于,要将收回的房屋重新投放到市场上出售,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同时,收回抵押房屋也是需要支付法律费用的,无人居住的房屋又常常会朽坏。由于种种因素,将房屋从买房人手中收回的贷款方,通常只能得到原始贷款的一部分金额。更为麻烦的是,不仅只是这一批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力偿还房贷。被贷款公司收回的房子越来越多,再加上新开发和上市的房屋,整个市场上待售的房子也就越来越多。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常识,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当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时,房价也就自然下跌,虽然房价最开始只是逐渐下降。
房价的下跌对那些仍在供楼的人来讲冲击巨大,在他们面前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尴尬而有趣的局面:他们要为已经不值钱的房子支付巨额的贷款。那些在泡沫最为严重时期购买房子的人,不管是否支付了20%的首付,最终都将持有负资产,即房屋的价值不够偿还抵押贷款;而持有负资产的房主不论背景如何,都是最容易违约的一个群体。“房子现在的价格仅仅不过七八万美元而已,我为什么还要偿还那30万美元的房贷呢?”他们觉得继续还贷毫无道理。即使他们还有能力还这些房贷,但一番计算下来,他们会发现即使失去了房屋,在经济上也比偿还抵押贷款远为有利。于是,这些房主会倾向于弃房而去。断供潮进一步恶化,更多的房屋被房贷公司收回,市场上有待出售的房子越来越多,房价的自然跳水也就越发厉害。
当人们认识到房市崩溃的严重性时,贷款机构以及购买了住房贷款抵押证券的投资者都已损失惨重。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当属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2008年年初,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债务抵押债券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投资基金,因此随着房价的下跌,那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