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民为先》顺应民意,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2)

耕者有田,农民浩浩荡荡加入革命队伍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龚忠武在《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一文中说:“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当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早就敏锐地看到了这个中国政治上的诀窍,这个千古不易的中国历史规律,所以中国共产党胜利了,国民党失败了。”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贫,则国家弱;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民问题,始终是左右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社会的进步阶级和阶层都提出过种种方案和主张,力图解决农民问题。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制定了反映农民意愿的《天朝田亩制度》;19世纪末,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绘制了一幅大同世界的图画;20世纪初,孙中山把“平均地权”作为三大政策之一,倡导“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都成为了一纸空文,没有得到实现,中国农民依然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高度关注农民和土地问题,在调动城市工人阶级参加革命斗争的同时,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带领广大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领导农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始终不渝地奋斗。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土地从封建地主手中转移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手中,把农民从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工业化和民主化开辟道路,这本应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的民主主义性质的任务。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曾说:“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定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1]因此,彻底改变中国旧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束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让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没收土地归社会公有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三大”上把组织农民参加革命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并通过了《农民问题决议案》。1925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告农民书》,从四个方面分析农民所受到的逼迫,明确提出“解除农民的困苦,根本是要实行‘耕地农有’的办法,就是谁耕种的田地归谁自己所有”的主张。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5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