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决心冒着后方被占领的危险,迅速扑向建康。
决心已下,王敦即刻命令大军顺江直下,很快就到达建康西面的芜湖。在芜湖,王敦又上书指斥刁协的罪状。史书没有留下王敦的奏疏原文,但是大抵可以揣测出,不外乎把刁协专权恣肆又给抖露一遍。
王敦来了,那么等待着他的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建康,今南京。西通荆湘,东带三吴,北凭两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建康本身“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诸葛亮曾称:“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建康西南依次还有新亭、新林、牛头山、板桥、三山以及江中的白鹭洲等重要地理坐标,再往上游,就是姑孰(当涂),附近有著名的采石矶。采石矶隔江对面就是横江渡口,此处江面狭窄,是北方势力渡江的理想选择,江北设置历阳重镇防守。而姑孰则依凭采石、东梁山二处险要,阻止上游荆湘之敌。
建康沿着长江往东分别为直渎戍、罗落桥、江乘、竹里等重要地理坐标,往东百余里就是京口(江苏省镇江市),京口隔江对面是广陵瓜洲渡,是北方势力南下的又一个重要渡口。对于南方势力来说,京口却是建康连接三吴地区的交通枢纽,从三吴地区的粮食沿运河转京口源源不断地往建康输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建康的东南面分别有小河西向流入秦淮水、东向流入丹阳运河,这两条小河源头之间,就是破冈。为了避开粮船入江的风险,孙权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邪阁”。破冈又称作破冈渎,连接两端小河,使吴会船只自丹阳运河不必往京口,西行就能直接入秦淮水,再北上直接到达建康。《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引《舆地志》谓:“(破冈渎)上下各七埭。梁太子纲讳忌之,废破冈渎,别开上容渎……陈复埋上容,修破冈渎。至隋平陈,并废。盖六朝都建康,吴会转输,皆自云阳迳至都下也。”由于有三吴粮草源源不断的供给,才使得建康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隋书·地理志》称:“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
因此,王敦此时以沈充在吴兴(浙江省湖州市)起兵,切断三吴对建康的粮食供应,可谓是釜底抽薪。不过,从上游而来的王敦,要想攻下建康,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屏蔽建康西边的军事重镇——石头城。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周长七里一百步,约为现在的六里左右,南开二门,东西各开一门。城内设置石头仓库,用来储备军粮和兵器。它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环山建筑,易守难攻。
建康城内,自南往北是一条主干道,称为御道。秦淮河南面为长干里,有大小长干、东长干等名称,是建康最繁华的商业区;秦淮河上是朱雀桥,又称大珩(大航),在此秦淮河以半月形包裹着建康城。在朱雀桥的东侧、东长干里的北面秦淮河岸是著名的乌衣巷,为王谢大族的住所,再往东去,是丹阳郡城。过了朱雀桥,就是朱雀门,沿着御道继续往北,两侧分别为太庙、太社和百官府舍,东侧稍远处为骠骑将军府。沿着御道再往北,就是宫城的正门宣阳门,进入宫城。
王敦起兵以后,戴渊与刘隗相继率兵入卫京师。司马睿还晋封戴渊为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一起在朱雀桥御道的两侧,构筑工事,依托秦淮河,护卫建康城的南大门。刘隗率军返回京师以后,百官夹道迎接,他把头上的头巾和官帽高高戴起,露出前额的头发,意气风发,谈笑自若。司马睿让其率兵驻守在建康南面的金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北)。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三月,王敦所部抵达建康附近,双方的对决即将展开。那么,双方还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对付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