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解人》人文精神问题偶感(8)

6.批评“痞子文学”的人又有几个读懂了王朔?判断文学作品的依据只能是作品而不是作家的宣言。王朔他们是太痛恨那种伪道德伪崇高伪姿态了,他们继承了中国文人的某种佯狂的传统,故意用糟践自己、糟践文学的方法——这样比较安全——来说出皇帝的新衣的真相。难道他们的作品里除了痞子还是痞子吗?难道他们的小说里没有道出小人物的辛酸与不平之气?难道痞子就没有可以同情与需要理解之处?对痞子一笔抹杀,难道不也是太缺乏人文精神太专制也太教条了么?

还有一种虚假的与吓人的假前提。如果我们的作家都像王朔一样那怎么办?当然不行。王朔只是一个作家,他远远不是作家的样板或最高标杆。要求作家人人成为样板,其结果只能是消灭大部分作家。反过来,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写家这么多出版物,怎么能够以为肯定或基本肯定就是要求向之看齐呢?中国人都成了孔夫子或者都成了阿Q,那是同样的可怕,同样的不可思议。都成了王朔固然不好,都成了批评王朔的某教授,就更糟糕,连起码的幽默感都没有,还能有什么人文精神?这样提出问题本身就是潜意识中的文化专制主义。

7.其实如果我们的青年评论家钟情于半是来自欧洲主流文化、半是来自自身的觉醒与思索的所谓人文精神,他们碰到的困难很难说是拜金主义。拜金主义虽然也用了“主义”二字,但它显然是形而下得多的东西,它与人文精神不处于同一个层面上,构不成对立关系。拜金主义反映的是一种精神的贫乏,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的贫乏。拜金主义者更多的是靠相当原始的逐利本能做事。他们当中一些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在达到一定的成功以后,往往表现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饥渴,一种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也有所作为有所表现的愿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天生”地有支持文化事业的倾向。从主要方面来看,经济的发达有利于精神文化事业而不是相反,除非我们把精神文化搞成脱离生活的断线风筝,把贫困、苦行、禁欲与时刻准备凛然就死作为精神文化的不二标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