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解人》雨在义山(3)

细雨、冷雨、晚雨,大致是“雨”在义山诗中的属性。李商隐的诗中当然没有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与“热风吹雨洒江天”,也没有清新愉悦的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没有自然的普润众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没有满足万物的渴望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商隐对这种细雨、冷雨、晚雨以及这一类的雨的偏爱,当不是偶然的。

那么,我们的探讨从而进入了第二个层次即李商隐对于雨的主观感受。

首先,雨对于李商隐,带来了一种漂泊感,一种乡愁。“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夜雨寄北》的名句,“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的抒写,都与诗人的“薄宦梗犹泛”(《蝉》)的浪迹天涯的心情相契合。可能是“雨”这种自然现象使诗人更加感受到天地空间,增加了距离感:“楚天长短黄昏雨”,可能是雨声雨凉使诗人更加感受到失眠思乡的痛苦:“曾省惊眠为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中元作》),也可能是风雨飘摇的不利于旅行、游乐生活的气象现象,使诗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艰难、孤独、未有归宿:“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上清论谪得归迟”(《重过圣女祠》)。反正在李商隐的诗中,别情如雨,雨情含恨,他的许多诗中(主要指抒情诗)有着雨的无边无沿而又渗透细密的愁绪。

阻隔,是李商隐对于雨的另一层感受。在他写雨(其实不仅写雨)的诗句中,常常有一种阻隔的感受,雨是被阻隔着体验的:“雨过河源隔座看”(《碧城》)、“隔树澌澌雨”(《肠》)、“虹收青嶂雨”等等便是如是。另一方面,雨本身也成为一种阻隔,那就是“红楼隔雨相望冷”了。这里,“阻隔”既是李商隐的性格、心态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诗作的一个风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