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去印度》佛陀的示意(2)

有人疑问,看破红尘以后又怎么样?最理想的状况,全世界的人都看破了,那会是什么状况?

所有人都去做和尚吗?大家都无欲无求,那么只需一代,人类就不存在了,当然彻底没痛苦了。极而言之,如果以消除欲望对象甚至消除欲望主体的方式消灭欲望的痛苦,似乎刽子手更在行:人之不存,苦将焉附?!

退一步讲,正如很多人并不愿意不抽烟、不喝酒、循规蹈矩地长命百岁,人为地消灭所谓欲望之后,生活岂非如同活死人?

如果道理只是这么简单,佛教恐怕不会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了。

中国人轻而易举地解开了这个结。释家与儒、道互补,互为表里。进则“学而优则仕”做儒生兼济天下,退则“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学佛家无欲则刚,退居林下、这一拜……

谈禅论道,再加上以退为进、名退实进、可退可进的终南道士派,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就有了绝妙的鼎足而三。总之,打不赢就跑,赢多了也跑,如陶朱、张良辈,急流勇退,做一个散淡的人。

所以,佛教在中国如鱼得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佛教是复杂的精神图谱序列中负责心理调适的那一部分,遁世情绪、看空看淡似乎也是主旋律的色调之一,只听那流行歌曲唱“滚滚红尘将俗世都看透”“给我一个空间”“带我到一个遗忘的小镇”“我要从南走到北”。

但说归说、逗归逗,只有极少数极善良、真诚的人才当真,甚至决绝到要抛弃一切身入空门。如去世前剃度的陈晓旭,如唱《青藏高原》的歌手李娜,20 世纪80 年代演霍元甲大红大紫后出家的香港艺人黄元申,还有并未出家但倾心向佛的居士李连杰。

中国感谢印度,感谢佛陀,为我们带来了佛教。但佛陀也恐怕要感谢智慧的中国人,将佛教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使它墙内花开墙外香,海外传灯千百年。

今天世俗如我,也心服“色即是空”的教导,认可一切世事纷纭终将散去,但飘离的游思回到世间,问一句自己:能不能看透?愿不愿放下?答案仍然是无奈的一句:难哪!

但直面佛陀的一番思量,也让自己心静了许多。纵然放不下,看不空,却也不觉得世事像以前那么沉重了,世界开阔了许多。

悟,分阶段。我这算是初级阶段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