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鼓琴:听音乐而知得失荣辱
红尘中人,个个行色匆匆,似乎总是不断在追求什么。而不管你追求什么,总是有时得手,有时落空;这些得与失的积累,标示着你人生的起伏,也成了界定你一生成败的重要指标。我们要怎么看得失?首先,庄子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方法,他说那好比在“听昭文鼓琴”。昭文是古代有名的音乐家,善于弹琴,庄子说:
果真有完成和亏损吗?还是没有完成和亏损?有完成和亏损,好比昭文的弹琴;没有完成和亏损,好比昭文的不弹琴。①
这个意思是说,昭文虽是弹琴大师,但不管他弹得多好、多久、多少次,都无法呈现所有美妙的声音,总是有些被遗漏(亏)了。所以,除非他不弹琴,否则只要他一弹琴,就一定有“完成”的部分和“亏损”的部分。如果我们把“完成”当作“得”,将“亏损”视为“失”,那么庄子的得失观就是:只要你有所作为,结果就一定有“得”的地方,也一定有“失”的地方。譬如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权位,但却得到了爱情。
有个故事说:某位男士从小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喜欢拉小提琴。但成年后却追随父亲的脚步往商场发展,后来也成了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有一天他陪父亲到一家高级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表演,琴音悠扬缭绕。年轻的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自己以前学小提琴的种种,觉得好像失落了什么,怅然地父亲说:“如果我当年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能在这儿表演了。”他父亲微笑回答:“儿子,你说得没错。但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今天也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有些人只看到自己失去的,但却没有看到自己得到的;而更多人却只看到自己得到的,没有发现自己失去的。《列御寇》篇提到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为宋王出使秦国。当他去时,宋王送他数辆车子;到了秦国,秦王很喜欢他,又加赠他一百辆车子。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要我身居陋巷,贫困地织鞋度日,面黄肌瘦,这是我做不到的;但能让万乘君主省悟而获赠百辆车马,则是我的长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让脓疮溃散的可获得一辆车;能舔治痔疮的可获得五辆车;治疗的部位越低下,获赠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得这么多车辆呢?你走吧!”
庄子和曹商的对话,让人想起古希腊哲学家亚力斯吉波斯与第欧根尼的故事:亚力斯吉波斯过着奢华的生活,但第欧根尼却形同乞丐。有一天,第欧根尼在河边洗菜,路过的亚力斯吉波斯看到了,说:“你只要向我学习如何结交权贵,奉承他们,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不必过着这么清苦的日子。”第欧根尼回答说:“你只要向我学习安贫乐道,以青菜白饭度日,就不必过着整天送往迎来、卑躬屈膝的日子。”得失经常代表荣辱,但一个人的“得”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失”,一个人认为“光荣”的却是另一个人的“耻辱”,在得失荣辱之间,我们要听从的是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不必随他人起舞。
不管你看到的是“得”还是“失”,是“荣”或是“辱”,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他“在意”的那一部分,而习惯性地“遗漏”了另一部分。这种片面的得失观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是偏颇的,所理解的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随时提醒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有得有失,即时“补”上被你疏漏的那一部分,你对人生才能有比较完整、圆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