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剥历史的皮》 刘学询:孙中山敲定的总统候选人(2)

一个男人倘若“允文允武”,有财有势,却只安心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实在说不过去,至少,得有点政治抱负吧。所以,对刘学询而言,有钱不是目的,而是他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刘学询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不是一点点,他的野心是整个中国!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搞笑,可如果你细想一下他当初辞掉“公务员”的举动,就会感到震惊。首先,他不是厌恶官场,否则开始他绝不会卖命读书捞取功名;其次,他辞官不是为了挣钱,他家里的钱虽然没有达到后来他暴富的程度,但应该能够满足他随心所欲的花销。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他的后退,是为了跳得更远。

1892年,浑身都是反骨的孙中山26岁,他找到维新派标杆人物康有为,想与他联手搞垮清政府。康有为不置可否,也想拉拢孙中山,要求他拜自己为师。孙中山这才认清维新和革命是两码事,康有为是指望不上了。3年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筹办第一次武装起义。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与一直抱有反清复明政治野心的老乡刘学询认识了。刘学询仰仗着自己有钱,自命为朱元璋、洪秀全,而孙中山不过是他皇帝梦中的“开国元勋”。在孙中山后来的多次革命活动中,他多次为其提供财力支持。从这一点上看,孙中山或许还有点年轻气盛的味道,但老谋深算如刘学询,简直就是纯粹的“胆大妄为”。

刘学询的另一个老乡康有为,在科场中一直不顺手。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于1896年和1898年(戊戌年)与人两次弹劾两广总督谭钟麟,罪名分别是包庇“巨蠹”刘学询以及与他狼狈为奸。刘学询被罚100万两银子,被迫逃离广东到杭州避风。从此,他与康有为算是成了势不两立的死对头。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海外,办报鼓吹“保皇”,大肆攻击慈禧,被清廷列为“头号反贼”。刘学询趁机落井下石,直接刨了康有为的祖坟,把事情做绝。后来清廷派他赴日“考察商务”,旨在与日本政府谈判引渡康梁。临行前,他携带两把匕首,声称谈判不成,哪怕舍命也要刺杀“反贼”。这个政治秀弄得朝野震动,李翰章(李鸿章的哥哥,时任两广总督)竟称赞他是“国士”、“烈士”。在日本期间,刘学询经孙中山的介绍,并通过犬养毅的安排,会见了当时的日本首相。因为这次的会见,也让他受到李鸿章器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