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郑仁泰部所携带的粮食已经快吃完了,不得已下令放弃追击,但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雪,把大军困住了。很快粮食吃完了,士兵们只好宰杀马匹为食,但是在荒漠地带,宰杀马匹无异于饮鸩止渴,使得行军速度更慢,郑仁泰只好下令把身上沉重的盔甲也丢弃,最后把武器也丢弃。但是暴风雪却使得人马相续冻死,最后马也吃光了,士兵们为了生存,竟然开始吃人肉,把死者的肉切下来下腹。
一万四千人中,生还者仅有八百人!
郑仁泰,亏得名字中还有一个“仁”字,其实唐军本来可以大获全胜,只因郑仁泰贪财,使得本来降局已定的铁勒人不得不继续抵抗,而他为了抢夺更多的财富,却把一万多名战士送进地狱之门,可作为统帅的郑仁泰当然没有饿死。
此次北伐,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目的,而且郑仁泰损失惨重,一万三千多人死于非命。愤怒的司宪大夫杨德裔上书弹劾郑仁泰与薛仁贵:“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
唐高宗下诏,对郑仁泰与薛仁贵以功抵罪,不予追究。
自唐高宗上任以来,唐军所向无敌,所以在对待唐军将领上,处罚的尺度很宽松,这进一步加剧了唐军将领的骄横与贪婪,这些将领中又有一些人,根本不把士兵的生命当回事,像郑仁泰就是这样的人。
662年铁勒九姓的大反叛,对唐帝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经历高速扩张之后,唐帝国已经接近张力的极限。同时,无敌的大唐兵团暴露出一个致命的弱点:军队纪律正在恶化之中。从660年苏定方大军掠夺百济到662年铁勒九姓之变中,郑仁泰与薛仁贵兵团均发生同样的劫掠事件,使得征服区的兵变不断产生。其中的原因乃是唐军制度上的重大变化,军队腐败的背景极为复杂,其最本质原因乃是朝廷的原因,一是朝廷对唐军将领胡作非为采取一种默认的态度;另一方面,朝廷在对待士兵上,却极为苛刻,遂使唐军士兵纪律涣散,战斗力开始下降。郑仁泰没有完成平定铁勒九姓的使命,唐高宗将此重任交给了蕃将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其实也是铁勒人,属于契苾部落(铁勒九姓之一),但是他对大唐王室忠心耿耿,而且他还有郑仁泰所欠缺的一面:廉洁。
唐高宗大胆使用契苾何力担任铁勒道安抚使,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策。郑仁泰与薛仁贵的所作所为,只能使对抗的形势更加恶化,铁勒人连投降都变得不容易,投降后还会被坑杀,被袭击,谁还敢投降啊。
而契苾何力本人就是投降大唐帝国的铁勒降将,他的到来给铁勒人传递了一个信息:谁说大唐帝国不会接受降者,我不就是铁勒的降将吗?大唐皇帝不是对我非常信任吗?还派我来作为安抚使。这是个信号,表明铁勒族在大唐帝国之下,也是同样可以受到重用,这可以说大大减轻了铁勒人心中的恐惧。他们对契苾何力的到来表示欢迎。
契苾何力亲率五百名精兵,勇闯铁勒族的营帐,召见了铁勒九姓的贵族,表明立场:“大唐朝廷知道你们都是被胁迫才叛反的,要我赦免你们的罪行,罪止酋长,如果你们将酋长们擒来,那么大唐军队将立马返回。”
于是铁勒贵族纷起响应,将叶护、设、特勒等二百余名首领抓起来,交给契苾何力,契苾何力立即诛杀。这场声势浩大的铁勒九姓的叛乱,最终平定。
然而,这次铁勒九姓的叛乱,只是一次预演,一场更大规模的叛乱,正在悄悄地聚积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