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2)

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法国通过皇权统一 了税收和军队,形成了超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并屡屡击败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当时德国还是一盘散沙的 300 多个小国)。当铁血宰相 俾斯麦统一了德国,形成“民族国家”后,德国便迅速崛起,并走向了军事扩张的道路。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并在 1894—1895 年甲午战争中击败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中 国。19 世纪的时候,虽然中国的 GDP 总量大于英国和日本,但英国 和日本当时都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因而也具备了当时中 国还不具备的国家凝聚力和战争动员力。受到这种“民族国家”体制的刺激,中国从 20 世纪初亦开始了自己“民族国家”建设的艰难 历程。在西方政治话语里,“民族国家”已成了“现代国家”的代名词:“民族国家”就是“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就是“民族国家”。 尽管西方的这些概念有其不足之处,但为了叙述方便,我这里还是 姑且用之。

19、20 世纪之交的中国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95% 以上的 人口生活在农村。当时的中国农村基本上是宗族社会,一个村子一个姓,知书达理的乡绅可以独立地处理村里的、家族间的各种事务。中国古代的皇帝表面上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治理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技术手段,中央政府往往较多 地依赖道德教化和意识形态来实行统治。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封闭的,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中央政府没有西方“民族国家”那种高度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甚至也没有多少自己可以掌控的军队。到了清朝 后期,中国传统国家体制显然已无法应对西方“现代国家”带来的挑 战,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

西方不少学者早就提出过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civilization- state)。他们认为中国“民族国家”尚在形成之中,而“文明形态的国 家”在中国却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维系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 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但西方学者采用“文明国家”这个 概念往往是为了强调中国从“文明国家”变成“民族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他们把中国数千年“文明”形态的国家看作是中国建设现 代国家的障碍和包袱,也就是说由于中国“文明国家”的原因,中国 无法形成西方意义上那种具有现代法律、经济、国防、教育、政治的 “民族国家”或“现代国家”。美国思想史家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就是持这种观点。西方主流学者一般认为整个 20 世 纪中国的历程不过是一个不得不从“文明国家”变成“现代国家”的 过程,如用中国自己的政治话语来说,就是一个由“天下”变为“国家”的过程。美国知名政治文化学者白鲁恂(Lucian Pye)更是把现 代中国描述成“一个文明佯装成的国家”(“a civilization pretending to be a state”)。

中国人建设自己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是悲壮的,是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从清王朝覆灭到走向共和,从五四运动到军阀混战,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经历了数 千万人的牺牲,终于建立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随后又 经历了诸多波澜曲折的变革,终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确立了自己真正的世界大国的地位,并开始迈向世界第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