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13 官场斗3:曾左不睦,左李交恶,两条路线斗争详述(9)

晚清三杰与路线争端

曾国藩被人称为“古今第一完人”,左宗棠和这样的人发生冲突,在许多“知识分子情结”比较严重的人眼中,曾国藩作为一名大学生,左宗棠作为一名高中生,他们的品德高下立判。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由于左宗棠出身贫寒,又是军人出身,因此,他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言行是否合一。然而,曾国藩虽然对于宋明理学的研究很深,但并没有严格按照理学要求执行。

曾国藩长期在官场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左宗棠长期领兵在外,军人豪爽的性格明显。久而久之,冲突在所难免。在思想上,二人又分歧严重。曾国藩忠君报国,左宗棠则以国家为重。由此,二人的洋务运动路线开始分离。

曾国藩与李鸿章在政治上是一条线路,又因为他们都熟悉人情世故,所以,他们在为官做人上要比左强。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即使有改革之心,也是在改革与自我利益之间的缓和改革。反观左宗棠这种纯粹的草根就不然了,他对于官场的潜规则并不了解,更不想了解,常年带兵打仗使他的军人性格要高于政客性格。

军人性格就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即使对命令心有不服也会严格执行。政客性格则是处处要以利益为重、做事瞻前顾后,特别要获得领导的授意及首肯,对不符合内心的命令往往阳奉阴违。所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冲突是早晚要暴发的。

将曾李说成是卖国贼的话,在今天的舆论环境里是要接受极大压力的。去除上纲上线后的真实评论来看,曾国藩要幸福于李鸿章,原因在于,以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来说,假如他不死的话,晚清之后的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约人很可能是曾李二人,而非李鸿章一人。

曾李二人相比较,李鸿章的民族自信心丧失得更加严重。由于较早地与西方接触,李鸿章对于西方的强大有着较深刻认识。因此,他更害怕与西方侵略者作战。所以,我对李鸿章的总体评价是:主观卖国的意识应该是没有的,但因为其民族自信心严重缺失,所造成的主客观严重误国则不容置疑。在晚清失败的责任上说,他是除了慈禧、咸丰、道光三个帝王级人物之外,第四个误国之人。

因为丧失民族自信心,李鸿章固执地认定:中国根本无法与国外抗战,谁主张对外抗争就是误国误民。因此,在如何爱国上,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然而,在改革、民生上,二人的意见高度相合。例如李鸿章积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主张修建水利设施。在某些时候,二人还互相帮忙。在左宗棠废除马尾学堂时,李鸿章就积极支持他。而左宗棠回到北京后也积极支持李鸿章修建水利设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