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10 大后方大军需(9)

为了带动地方官,左宗棠亲自种桑树并且告诉好朋友、手下等人全都没事儿的时候去种桑树。桑树只要有块儿地方就能种,它对土地要求并不严格,在屋旁、院内、沟渠都可。在他的带动下,地方官员们开始主动起来,为此,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紫荆关转运分局的翟良份为了使当地州县可以多种桑树,竟然擅自截留桑秧留给当地。左宗棠知道后又气又高兴,为此,口头批评之后称他为好人。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还惦记着陕甘地区种桑树的情况,派人点查情况,统计结果为种植桑树80.6万多株。经过农业专家检验,其质量不比浙江差。为此,左宗棠决定在新疆地区也如法炮制。明代,西北地区的桑棉其实很发达,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当地的种桑养蚕丝织技术几近失传。为此,左宗棠急调浙江人才入西北教授技术。浙江祝应焘带领湖州六十多名工匠,带着桑树种子、蚕种、各类工具西来,并在此开办了蚕织局务。

那么,左宗棠和后任的湘藉官员们的成绩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宣统三年的一份调查。

1.阗州。桑树100万株;每年销往英俄二国茧27万斤,值银七万余两;丝约8万斤,值银1.25万两;和田、洛浦、于阗、莎车属之皮山共有织户1200家,所织夏夷绸,岁3万余匹,供本地回人使用。

2.莎车年产茧3万斤。

3.叶城年产茧10余万斤,丝1.3万多斤。

4.皮山尤富,前六年(光绪三十二年)茧额不足7万斤,第二年增加三倍,第三年增加五倍以上。百姓争相种桑养蚕。据不完全统计,清未新疆年产丝由过去30万斤增至70万斤。英俄商人贩茧出境者,每年达到150万斤左右。

而这还仅仅是新疆的统计数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