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04 千呼万唤,南山老翁垂钓归来(3)

左宗棠的暧昧

真的是否有如上一幕,其实并不重要。在洪秀全起事之初,左宗棠并没有像好朋友罗泽南等人那样立刻站在晚清政府那边,而是屡次推辞邀请,一心躲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反观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举动,一听交战立刻希望投身其中抗敌,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左宗棠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某种寄望。

草根出身的左宗棠,因为屡次科举失败,所以对于清王朝的腐败心怀怨气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又因为作为底层知识分子的他,受当时已经有了一定民意基础的“反满”思想影响也是必然的。所以,当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的时期,他持有较为暧昧的态度。

由于当时晚清政府在经济政策、人才政策、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失误造成了民不聊生,特别是荒政政策的失败,更加重了危机,晚清进入了灾害频发的一个阶段。虽然,这一时期的灾害较明末清初的大灾害要轻,但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灾害频发时期之一的晚清,百姓遇灾之后的缺衣短粮更使得造反成为必然。

作为自然灾害的承受者,左宗棠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眼看着中华大地灾民遍布,对农民起义存在同情是必然的。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现在被许多人诟病,但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如果不是晚清政府的政策失误,以汉族知识分子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壮族青年俊杰石达开、肖朝贵、韦昌辉等六人为代表的金田起义,就不会在1851年1月11日爆发。

太平军在经过一年半的转战之后,经蓑衣渡之战,太平军冲出广西,进入了湖南。在湖南,太平军连克道州、郴州等军事重镇。广西钦差大臣并剿总司令赛尚阿、湖广总督程裔采等的相继失败,更说明晚清政府的无能。对清廷早有不满的汉族底层知识分子,其实早有异心。

如此情况下,谁能获胜左宗棠并没有把握。1851年,咸丰皇帝改元加考恩科,左宗棠却并未参加,依然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相反,老同学兼好朋友罗泽南及其弟子李续宜、王錱、李杏春等却积极参加。由此可见左宗棠的暧昧态度。他对友人的说辞是:“太平军主要是攻打大城市,行军速度快,我呢不招惹他们,他们自然也不会害我,我谁也不管。”

因此,他和在家丁忧的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焘兄弟、左宗植等人便在1852年秋在湘阴东部的白水洞避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