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官上,当时的他认为:为官之本,莫重于廉,廉则无私。
例如,对于两江总督有一个巨额外快,即两淮盐政衙门送的盐政银2万两,陶澍说“总督养廉(银)已极优厚”,对于两淮盐政衙门的敬奉他是予与拒绝的。从这一点看,他比日后的曾国藩等要廉洁得多。
在晚清的张佩纶和张之洞看来,湖南之所以在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各省实力最强的省份(并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其关键就在于陶澍。在张佩纶眼中,能够称为人才的只有9个人,湖南人就有6个。其中陶澍为首,其后五人为: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而深受陶澍提携的贺熙龄也是影响深远的人物。左宗棠、罗泽南、江忠源、胡林翼等都曾受教于贺熙龄。
左宗棠与陶澍的关系起源于贺氏兄弟。自1830年左宗棠与贺长龄相见,贺长龄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观察便将其视为国士。之后,自1831年推荐给了兄弟贺熙龄之日起,左宗棠就与陶澍、贺氏兄弟、林则徐、魏源一脉产生了交集,进入了经世致用学派的人才储备库。
1835年,左宗棠会试本来已经成功,但因为湖南的名额超编,作为湖南进士名额的最后一名的左宗棠被无情地刷了下来。对左宗棠青睐有加的湖南巡抚吴荣光便推举他为醴陵渌江书院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兼主讲老师)。
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前往江西阅兵,顺便回家扫墓,路过醴陵。知县立刻请来左宗棠写对联欢迎陶澍莅临醴陵视察工作。左宗棠的对联是“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恰是这幅对联让左宗棠获得了陶澍的喜爱,特请左宗棠一聚。哪知左宗棠的狷狂之态显露,任凭知县苦苦哀求就是不见。
左宗棠的理由很简单:“他做他的总督,我做我的山长。他想见我,就来看我好了。我无求于他,为何要去见他。”
看到左宗棠如此高傲,一心想溜须拍马的知县老爷顿足捶胸,深感不安。其实,左宗棠并非不知陶澍是何许人也。
陶澍乃是嘉庆道光年间的重臣,湖南官界、知识界的领袖。陶澍并未恼怒左宗棠的举动。第二天便前往书院与左宗棠见面交流。通过交流,陶澍对左宗棠刮目相看,引为忘年交。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失败后,前往两江总督府看望陶澍。二人相约日后由左宗棠辅助陶桄学业并有意结亲,左宗棠答应了前者却婉拒了后者。次年,陶澍病故。贺熙龄命左宗棠遵照陶澍临别嘱托照顾幼子,前往陶家教授陶桄。
此时,左宗棠面临一个选择,贺长龄在1838年到1839年间数次写信邀请左宗棠前往贵州。那时,贺长龄任贵州巡抚急需人才,他也知道左宗棠经济困难,便给予高额聘金请左宗棠做他的幕府。然而,左宗棠一是已经答应陶澍做陶桄的先生,二是前往贵州之后无法照顾一家老小。为此,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左宗棠婉拒了邀请,继续前往安化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