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江与湖:长江生态系统的渐变与突变(3)

佘之祥说,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兴修的水库不计其数,仅干支流就有4万多座大中型水库,目前上游更有一大批水电站在抢建,颇有“跑马圈水”之势。试问有了这么多工程,为什么非但不能控制或减轻旱涝灾害,反而令灾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将流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上各自为政,工程无序开发,流域调度失灵。人们有理由质疑,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是否充分发挥了当初确定的防洪、发电、航运功能?常识告诉我们,大坝对河流生态的扰动作用短期内不会停止。可以预见,国务院制定的三峡后续工程规划,实施难度不小,所需时间将超过大坝的工期,所花的费用也可能超过三峡工程本身的造价。(《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7月)

佘之祥还说,长江是一个生命体,在自然界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开发利用合理,它的价值无限。但人类对长江干扰越是强烈,积累下来,回应也越强烈,干预过分必然会加重乃至诱发自然灾害。2011年春夏的“旱涝急转”给了我们再明白不过的启示。

……

全球变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科学界瞩目的一个重大课题。极端天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反映。在历史时期和地质时期,全球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多种层次,较大的层次对于较小的层次具有制约作用。现在我们频频听到的所谓“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之类,相对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数,简直不值一提。

应当看到,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都是开放的。各个层圈、各个系统发生的重大事件--改变了外界能量和物质的输入,打破了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平衡。这对于较小层次和区域的突变和剧变,往往有着决定性作用,且彼此影响诱发--这种“群发性”的不断出现,不能排除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对于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变化,与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关系的多学科研究--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学科跨度的命题,也许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尽管存在着种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这种迟来的讨论,应该欢迎,应该心平气和。毕竟,中国已经进入了重视社会和谐,崇尚科学发展的时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