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后记 一个人的科学觉醒(4)

尽管人类自以为已经了解很多,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对山川和大地,仍然所知甚少。地球从形成至今已有40多亿年漫长的历史,而人类进化至今不过两三百万年,而真正成为有智慧的“人”,只是在第四纪冰期结束以后,就是说,只是在一万多年前,才开始我们人类真正上升的历史。当下,我们似乎只关注生活状态网络信息,而忽视了我们脚下的大地,忽视了生存的环境。15年前,业余时间研究的结果写成了《珠宝王国》一书,当时正在新华社从事时政的采访,鉴宝收藏之类还没有盛行。--我是从地质与历史文化角度偶然撞入这个大门的,但很快转身走了出来,未再深入。有时在差异甚大的领域转换,可以增加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所以,当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些专家一再在媒体上宣称地震不可预测,而且在将来也无突破的可能时,对我这个老地质队员来说,简直无法接受。又比如,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有人赞扬它为“世界上第一座经受了8级地震仍然安全的百米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并作为“大坝与和谐发展”的典范,这我也无法接受。为什么要把高坝水库建在活动的大断裂上?或者说--规划时没有作过地质地震的评估吗?大地震有何根据完全排除诱发的可能?这些都不值得好好研究吗?--于是,我继续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对地震火山等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与研究,开头四个章节也可看作学习的心得和笔记。

拒绝盲从,独立思考,以期有新的见解,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心灵的自救。

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中,除了政治觉醒、思想解放外,我想不可或缺的,是人的科学觉醒。如是,在建设和改革中,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执著地面向未来。有些问题的提出,虽然还不够严谨和成熟,但很重要。

正在书稿进行最后修改时,2012年春节前,有位几十年不见的大学同学突然来找,邀我去朋友处看一块绿色晶莹的矿石。他说送过好几个地方检测,有家权威的宝石检测中心第一次检测结果还认为是玻璃。我问了矿石的发现地点,他说,记得你十多年前就写过宝玉石的书,我们想问问你认为是什么玉石?

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葱岭玉!”

我说丝绸之路最早应是“玉石之路”,在唐代,波斯商人曾将葱岭石带到长安,引起过轰动。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中断,“葱岭玉”也就从市场上消失了近一千年。--大家闻之大喜,纷纷举杯,为了隐而复现的宝藏,说喝酒喝酒。

确实,这些年来,怅望山河,我们已经失去得太多,而且这种破坏性的开发利用至今仍在继续。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欲说还休,不是一句重现“青山绿水”所能了断的。从“葱岭玉”我又想到那条千年以前法显、玄奘法师西行走过的路--我正着手写一部与佛教文化有关的书,高山阔岭、大漠风尘,经常出现在脑际,我似乎熟知了那里隐而不显的一切。这也是我一眼就断定那绿色晶莹的宝石是“葱岭玉”的原因。

法显、玄奘等圣徒一样求法者的背影已经远去,渺不可追。但一个人在信仰和求学的漫漫路上跋涉,虽然孤独而艰难,在智慧星光的照耀下,时有所悟,时有心得,也有很多快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