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亶甲居相。《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筑都之所,故名殷城也。”
祖乙迁于邢。《书序》作“祖乙圮于耿”,《正义》:“郑玄云:祖乙又去相居耿,而国为水所毁;于是修德以御之,不复迁也……”又《正义》前文说皇甫谧:“又以耿在河东,皮氏县耿乡是也。”《史记索隐》:“邢近代本亦作耿,今河东皮氏县有耿乡。”《正义》:“《括地志》云: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县。故耿国也。”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都之故居。……乃遂涉河南,治亳。案这个亳,就是偃师,见上节。
……武乙立,殷复去亳,徒河北。这个河北,不能确定其在什么地方。《史记·项羽本纪》:“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集解》:“骃案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虚,故殷都也。瓒曰:洹水,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殷都一百五十里;然则此殷虚非朝歌也。”有人疑心这殷墟是武乙所迁,然亦无确据。
其中考得出理由的,只有《书·盘庚序正义》引“郑玄云:祖乙居耿后,奢侈逾礼,土地迫近山川,尝圮焉;至阳甲立,盘庚为之臣,乃谋徙居汤旧都”。又《序注》云:“民居耿久,奢淫成俗,故不乐徙。”此外都无可考见。《书·盘庚》“盘庚迁于殷”。《正义》:“郑玄云:商家自徒此而号曰殷,郑以此前未有殷名也。”“于今五邦”,《释文》:“马云:五邦,谓商丘、亳、嚣、相、耿也。《正义》:郑、王皆云:汤自商徒亳,数商、亳、嚣、相、耿为五。”
其三是殷朝的兴衰。据《史记》说是:
(太甲)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大戊)殷复兴,诸侯归之。
(河亶甲)殷复衰。
(祖乙)殷复兴。
(阳甲)帝阳甲之时,殷复衰;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盘庚)殷道复兴,诸侯来朝。
(小辛)殷复衰。
(武丁)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帝甲)淫乱,殷复衰。
(帝乙)殷益衰。
大抵所谓兴衰,以诸侯之朝不朝为标准。其中中衰的原因,只有从中丁到阳甲是由于内乱,可以考见,此外都无从稽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