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为何如此脆弱》全球化的另一面(1)

全球化的另一面

在外出开会的旅途上,我有意识地带上一本新书,准备用阅读来打发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时间。恰巧,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全球化陷阱》,是专门讨论国际问题的,而且两位作者汉斯-彼特·马丁和哈拉尔特·舒曼均是《明镜》杂志拥有十多年国际经验的资深编辑兼记者,应称得上是有丰富国际事务了解的行家里手。初见书名,便有了不祥的感觉:作者并不看好全球化。待到读完全书,我的解读才加深了许多,当然也对两位作者的苦心孤诣有了更多的“同情理解”。

“全球化”(globlization)是一个现代性极强的价值术语,而且它也不乏某种实证或经验科学的描述意味。正因为如此,任何有关全球化的言谈,都很难避免言谈者的主观价值评判。但是,如果其价值评判能够得到确定事实证据的支持的话,就能获得真实有效的合理性辩护。当然,事实证据的支持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充分必要的。面对一个开放着的主题或主张,试图寻找充分必要的证明依据既不可能,也不实际。《全球化陷阱》的两位作者充分运用了凭借自身专长所获得的大量实证材料,证明目前人们所倡导和信奉的全球化理念,只不过是一个以经济一体化表象掩盖着的政治陷阱。

在“现代性”(modernity)理念系统的构成中,市场经济具有关键性意义。进入20世纪末叶,人类话语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市场”置换了“理性”使其成了又一个新的神话,其表现是现代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市场经济全球化或一体化的洪流已如排山倒海,不可抗拒。在此情形下,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人类世界唯一可能或现实的选择。然而问题恰恰由此产生:人类对市场经济作为生产资源配置之有效(甚或高效)方式和作为商品流通之普遍有效形式的确信,是否意味着人类同时也必然或必须去认同、接受乃至信奉某一种特殊化了的(比如说,作者所讲的“盎格鲁-撒克逊激进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方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绝对力量已经通过诸如世界性市场(包括世界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世界性生产基地、世界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跨国货币流通体系的建立(如新生的欧元)、资本国际、普遍有效的税制调控方式(如“托宾税”)、全球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等主要方面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展示。这一实质性、根本性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与文化全球化浪潮(如所向披靡的迪士尼和好莱坞文化;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所代表的快速简捷的饮食文化;以及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观念的政治与道德价值理想)的汇合,营造出让人确信不移的“新全球主义”景象,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普天之下皆是如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