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为土地、安全乃至生存的斗争造成了一种一触即发的情势,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难以达成和解。当然,也取得了若干进展。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以色列人现在勉强接受了以下观点,即巴勒斯坦人应该拥有其自己的国家。现在,大多数巴勒斯坦人也同样很不情愿地承认了以色列的永久存在,而且巴勒斯坦国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约旦河西岸地区。但巴以问题获得最终解决的每次希望都会被下一次的暴力活动打破。
2007年撰写此书时,不断的暴力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偶尔出现的希望的恶性循环仍在继续。在领导了巴勒斯坦人民很长一段时间的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g)去世之后,一个积极的时刻来临了。2005年年初,民选的新领导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取而代之。他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斗争策略,力图管束巴勒斯坦好战分子,以色列则以诸多安抚性措施作为回应。阿巴斯与以色列总理沙龙(Ariel Sharon)进行了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巴以最高层会晤,同意停止针对对方的所有暴力活动。此后以色列从加沙撤离了军事力量,使其完全由巴勒斯坦人控制。这进一步增加了巴以最终和解希望。
但不久之后,希望再次破灭。2006年年初,以色列总理沙龙中风病倒。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继任。他虽然赞成沙龙的观点,但并不具备战争英雄的形象,也不具备沙龙那种克服以色列国内阻力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解的能力。另一方面,2006年巴勒斯坦人选举产生了一个由哈马斯成员控制的议会,从而使一位哈马斯成员成为了巴勒斯坦总理,更对和解的希望增添了一分打击。哈马斯是一个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的激进组织。数月之后,巴勒斯坦好战分子袭击了以色列边境上的一个邮局,杀死了两名士兵并俘获一名。这致使以色列将其武装力量再次派往加沙地带。不久之后,一场重大冲突以及相关的地区冲突随之而来。另一个好战组织真主党(Hezbollah)的成员从黎巴嫩地区发动了针对以色列的游击战。以色列报复性地对黎巴嫩大部分地区展开全面的袭击。后来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和加沙地带撤军,但该地区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态。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希望和平,而且他们对于双方之间的难题上有不同的见解(Nabulsi,2004)。其中一些问题是,耶路撒冷(双方都视其为正式首都)的地位、巴勒斯坦人所宣称的回到以色列开垦土地的权利、犹太人在西河岸定居的前景、以色列正在建设的安全围墙的合法性。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也许最终会作为相邻的主权国家和平共处,但这至今仍是个疑问,并且至少是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