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4章 民族主义:传统取向(5)

早期的民族主义

我们无法证实民族主义开始形成的精确时间(Smith,2004)。然而,就西方世界而言,普世的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民族主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罗马帝国,至少是在帝国各部分的精英中间,一些共同的文化、语言(拉丁文)以及法律被广为接受。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些共同的文化和政治联系恶化了。只在罗马天主教会之中留存下来了某些普遍性(如罗马教皇高于国王的权威、拉丁文的使用)。

重建西方帝国的各种尝试也是存在的。例如,法兰克(Franks)国王查理曼(Charlemagne,742-814)曾经控制了大部分的西欧和中欧地域,并于公元800年被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成为“奥古斯都陛下”(Imperatori Augustus),这个象征性头衔使人联想起了罗马皇帝(Roman Emperor )。神圣罗马帝国由此诞生,并在理论上一直持续到1806年。头衔固然自命不凡,但神圣罗马帝国从未行使过古罗马帝国那样的权力,有时几乎毫无权力。

结果,曾经罗马帝国之下的普遍性分裂成为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罗马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力图维系这种普遍性。拉丁文曾经是所有欧洲精英使用的语言,此时也衰落了,地方性语言取而代之,各地精英之间分歧渐长。这仅仅是上层之间民族认同日渐分化的第一步。1517年开始的新教改革则分化了基督教世界,欧洲文化进一步地碎片化了。

民族主义的增进逐渐地与国家的形成交织在一起,进而形成了民族国家。本书第2章检视了国家的历史,但此处我们可以说,群众基础深厚的民族主义最早证据可见于亨利八世(1491-1547)时期的英国。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心权威决裂,并创立英国国王领导的英国国教--这是关键性事件。英国平民皈依英国国教有助于向大众传播民族主义,也有助于民族主义情绪向大众文学的扩散。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时代,戏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工具。一位学者称莎士比亚的作品为“英国历史的宣传剧”(Hobsbawm,1990,75)。莎士比亚在《查理二世》中称颂:“这块福地,这个地球,这个国家,这个英格兰。”他在《亨利六世》中借玛格丽特王后之口,提到了罗马教皇对英国国王权威的终结,即“上帝和国王亨利统治着英格兰”。这在今天听来稀松平常,但藐视罗马教皇的权威在450年前是颇为激进的念头(radical stuff)(Maley,2003)。

上升中的现代民族主义

现代民族主义初现于18世纪。在此之前,国家与其国民之间的联系与今天的情况极为不同。那时候,大多数人与其所生活的国家并无情感联系。人们是在上帝指定的君主治下的臣民(君权神授论)。在人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原则的指引下,这个情况发生了转变。人民主权观念认为,人们并不是臣民,而是有着自身利益甚至是“国家所有者”的公民(无论如何无关紧要)。此外,尽管事实上经常并非如此,在理论上,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正在于人们的合意(Heater,2004)。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