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学者看来,社会一体化(social integration)也在进行中。他们认为,快速的旅行以及通讯、日益增多的商品与服务交换促使世界不断走向一体化甚至同质化。不同国家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换着彼此的产品;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收看着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节目;互联网提供了几乎实时性的全球信息以及人际互动;英语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毫不夸张的是,即使做一个环球旅行,我们也可能仅仅靠麦当劳“过活”:麦当劳在119个国家有3.1万家分店,每年为全球大约180亿顾客提供巨无霸、油炸食品与沙冰。总而言之,这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文化上更加同质的“全球村”。这种外部趋势有助于弱化内向的(inward-looking)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与忠诚的首要依据--情感。
如第5章将要讨论到的,全球化以及去全球化所面临的压力都极大。尽管如此,全球化依然是一股强大的潮流,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支持,如图2.3所示。因此,最紧迫问题是全球化应该如何被塑造,而不是是否应该持续下去。
部落主义的力量 由于各种侵蚀性的压力--如种族竞争,各个国家正经受着考验,有时甚至面临崩溃。巴伯的主要著作将这种现象称为“圣战”(阿拉伯语汇,指“为扩展或捍卫某种信念而战斗”),但他的另一个术语更好地反映了碎片化的过程,即部落主义(tribalism)。
无论哪个术语,在分离主义种族民族群体(ethnonational groups)的压力下,国家正面临分裂与崩溃的高潮。特别重要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其中某些国家的种族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例如,车臣人为脱离俄罗斯获得独立,陷入了频繁的流血斗争。相似的是,南斯拉夫分裂成4个国家,其中波斯尼亚共和国在种族战争中崩溃了。1998年,当占科索沃省多数的阿尔巴尼亚人发起叛乱时,已经变小的南斯拉夫又一次发生了动乱。2006年,当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成了南斯拉夫联邦的最后残余时,原来的南斯拉夫进一步分裂了。此外,如果联合国科索沃特使在2007年所制定的计划取得进展,科索沃将最终成为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灰烬中涅槃而生的第6个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