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第3章 经济危机——商业的苦恼11

非计划的信用收缩可能导致经济萧条。相反,信用的大幅扩张(通过增加借贷)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因此,如果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那么,增加货币供给只会促进经济增长。

这对法国人民来说是颇为遗憾的,他们的统治者——继太阳王之后的奥尔良大公并不了解这些规则,因为他如果了解这些规则的话,就肯定不会印发过多纸币而毁掉约翰·劳的天才计划了。

信用陷阱

桑顿指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比如把利率降低到商业团体的预期盈利水平之下,就会导致借贷数额大幅上升,结果商业活动的水平也大幅提高(桑顿举了法国约翰·劳计划早期阶段的情形作为例子)。但是,他还进一步作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在特定的经济活动增长水平下,社会有能力吸收更多货币。每一次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后来似乎都被证明是合理的——只要之后的经济活动能够随之增长,直至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问题的关键也就在这里,这种情况会导致中央银行在对危险毫无察觉之时过多地增加货币供给,而当它察觉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换句话说,信用体系是不稳定的——增加信用似乎(欺骗性地)证明了信用增加的合理性,相反,减少信用似乎也证明了信用减少的合理性。诚然,这种内在不稳定性的观点与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有着显著的差异,它表明,经济运行具有自我脱轨的能力(由于正向反馈),正像经济具有自我复轨的能力一样(由于负向反馈)。如此一来,看不见的手就不止一只了,而是有两只!如果要说桑顿的著作已经包含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周期理论,那是有争议的,而且多数人可能不会同意。但是,他的确已经接近了这块领地。

萨伊定律

就在那个时候,亚当·斯密的著作已经在英国之外传播开来。有一位名叫让·巴蒂斯特·萨伊的法国商人在1788年读到了斯密的书。萨伊在法国经营棉纺织业并在新技术上进行投资。由于业务太忙,他很少有时间著书立说,但在1803年,他最终还是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这本书在许多方面把26年前斯密所写的问题作了概括与澄清,但在结构与论证上更加清晰了。此外,他还提出了某些新的观点,其中就有让他闻名遐迩的“市场法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萨伊定律”。

什么是萨伊定律呢?萨伊自己是一位商人,他曾经和其他许多商人谈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商业活动中,最容易的就是生产产品,而比较困难的则是销售产品。因此,他提出一个非常合理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创造一个总能卖出所有东西的社会呢?为什么不让人们有足够的钱去购买所有的产出呢?如果不能卖出我们所制造的所有东西,社会就不能公平地分给人们更多钱或者其他财物吗?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