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追问人生》觉解(7)

以上所说,有些是对于一事一物说底。此所说对于某类物,某类事,亦同样可以应用。例如我们可以离开某一山,而对于山有了解;离开上某课,而对于上课有了解。照上文所说,我们于了解山时,需藉助对于某一山底经验;于了解上课时,需藉助对于上某课底经验。但于了解以后,我们可以离开某一山,而对于山有了解;离开上某课,而对于上课有了解。对于某类事物有了解,即是知某类事物的理所涵蕴底理。例如我们说:“人是动物。”此命题即表示人类的理涵蕴动物的理,此命题即代表我们对于人类底了解。我们对于某类事物有了解,某类事物对于我们即有意义。我们对之了解愈深愈多者,其意义亦愈丰富。我们对于一类事物亦可有最低程度底了解,可有最高程度底了解。我们说:“人是物”,此命题表示我们对人类底最低程度底了解。我们若知人类的理所涵蕴底一切底理,我们即对于人类有最高程度底了解。最高程度底了解,即是完全底了解。一类事物所涵蕴底理,可以是极多底。所以对于一类事物底完全底了解,亦是极不容易得到底。虽不容易得到,但比对于某一事物底完全底了解,又比较容易得到一点。

人生亦是一类底事,我们对于这一类底事,亦可以有了解,可以了解它是怎样一回事。我们对于它有了解,它即对于我们有意义,我们对于它底了解愈深愈多,它对于我们底意义,亦即愈丰富。

哲学或其中底任何部分,都不是讲“因为什么”底学问。或若问:因为什么有宇宙?因为什么有人生?这一类的问题,是哲学所不能答,亦不必答底。哲学所讲者,是对于宇宙人生底了解,了解它们是怎样一个东西,怎样一回事。我们对于它们有了解,它们对于我们即有意义。

宇宙人生等,即使我们对于它们不了解,或无了解,它们还是它们。宇宙之有不靠人的了解,即使宇宙间没有人,它还是有底。若使没有人,固然没有人生,但如有了人生,虽人对于它不了解,或无了解,它还是有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