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16)

你见过儿童在电子游戏厅里疯狂地操作控制杆吗?你相信他们正在玩游戏,而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向机器里投币,只是在看游戏演示程序。有时候,当孩子们将控制杆推向一个方向时,游戏似乎的确在对操作命令做出回应,这使得孩子们很难认识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控制正在发生的事情(Wegner,2002)。成年人也很难避免这类控制错觉。例如,当人们有权选择其彩票号码时,与他们只能被动地分到一些号码时相比,他们更有信心能够中奖(Langer,1975)。体育迷们不是也觉得,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交握手指或戴上他们的幸运帽会帮助他们喜爱的球队吗?

正如这些例子所显示的,有些时候人们认为自己对事件施加的控制要比实际上的控制多。反过来的情况也存在——人们对自己行为实际所施加的控制比他们自己意识到的要多。例如,许多年前曾诞生了一项新的技术叫做“协助交流”,它使得有交流障碍的人,比如那些自闭症和脑瘫病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名训练有素的助手握着交流障碍病人的手指和手臂,以帮助他们比较容易地在电脑键盘上打出问题的答案。这项技术非常激动人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些曾经无法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人们看上去突然变得喋喋不休,在助手的帮助下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父母们为这个突然出现的机会而兴奋不已,因为他们能够与他们先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交流了。

然而,当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交流障碍病人而是助手无意中在做打字工作,“协助交流”很快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在一个设计巧妙的实验中,研究者通过耳机向助手和交流障碍病人询问不同的问题。助手可能听到的问题是“你觉得今天天气如何”,而交流障碍病人可能听到的是“你觉得今天的午餐怎么样”。打出的答案与助手听到的问题相符(比如,“我希望天气更晴朗些”),而不是与向交流障碍病人提出的问题相符(Wegner,Fuller,& Sparrow,2003;Wegner,Sparrow,& Winerman,2004;Wheeler,Jacobson,Paglieri,& Schwantz,1993)。助手并不是有意做出假冒行为的;他们坚信正是交流障碍病人在选择打字的内容,而他们自己只是帮助病人在键盘上移动手指。

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对自己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行为的有意识的觉察以及我们造成自己行为的实际程度之间可能是毫无联系的。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就像我们相信戴着幸运帽能够帮助我们所喜爱的运动队。有时候我们又会低估自己所拥有的控制能力,就像当助手无意识地选择打字内容时,他们却认为是病人在这样做(Wegner,2002)。

尽管存在这种分离,但有意识的控制性思维确实会在某些情况下取得主导地位并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候是好的影响,有时候是糟糕的影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