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8)

近期的研究证实了自证预言经常发生,同时也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真实的本性会在社会交往中起主要作用(Jussim & Harber,2005; Madon et al.,2001;Madon et al.,in press;Willard,in press)。例如,当面试官分神而无法集中足够的精力去注意他们正在面试的人的时候,自证预言最有可能发生(Biesanz,2001;Harris & Perkins,1995)。当面试官能够形成正确的印象并集中注意力时,他们通常能够暂时放下他们的预期,来看看这个人的真实情况。因此,塞拉应该期盼面试她的律师不是太忙或者赶时间。否则,她很可能成为面试官的自证预言的牺牲品。参考下面的“试一试!”练习,它给出一种克服自证预言的方法。

现在来总结一下吧。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们每天会接触到不计其数的信息,因此不得不将其精简至我们能够处理的数目。此外,许多信息还是模糊不清或是难以解释的。对付这种“嘈杂混乱的信息大爆炸”(威廉·詹姆斯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图式减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并且对模糊信息进行解读。使用图式的过程通常是迅速、无意图、无需努力的,也就是说,这是自动化思维的一种。自动化思维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在思考社会性世界时应用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捷径。这些捷径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相当有用的,但是我们也将看到,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做法会导致对世界的错误认知。

心理策略与心理捷径 

回想你所做的申请哪所大学的决定。想想你是如何在自己所列出的纳入考虑的学校中缩小范围并最终锁定你实际申请的那所学校的。你可能采取的一种策略就是充分调查了解全美所有3000多所大专院校的情况。你得一本一本地阅读所有的大学情况简介,参观每个校园并拜访尽可能多的院系教师、教务工作人员和学生。是不是感觉非常疲惫?这种策略毫无疑问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大多数高中生都会将他们的选择范围缩小到少数几个学校并找出这些学校的相关信息,而不是将每一所大专院校都纳入考虑范围。

这个例子就像我们每天所做的许多决定和判断一样。当我们要决定接受哪个工作,买什么车,跟谁结婚时,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可能的选择都仔细过滤(例如:“好吧!我该结婚了,所以从明天开始我应该参考人口普察局列出的我们镇上的未婚成年人,并开始面谈”)。相反,我们会利用心理策略和心理捷径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做出决定,而不需要将每一次的决定都变成一项大型的研究计划。不过,这些捷径不见得总能导向最佳决定。例如,如果在完全了解全美所有的大专院校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最适合你的不是现在就读的这一所。尽管如此,心理捷径还是很有效率的,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不错的决定(Gigerenzer,2008;Griffin & Kahneman,2003;Gilovich & Griffin ,2002;Nisbett & Ross,198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