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灵魂:庄子传》第一章 乱世逸者吟(7)

蒙邑林间盘桓的小鸟、啄食的野鸡,路边的野草、闲花,濮水河中的游鱼都成了我饭后课余迷恋的东西。那时候蒙邑周边美得很,尤其是一片盈绿的春夏季节,有的可玩。我喜欢出神地蹲在清澈见底的濮水河边,看一群群快乐的游鱼你追我赶游过来游过去,或者坐在河边的草地上鼓琴而歌。

跟着贲先生学习礼乐六年有余。老先生是一儒生,满腹经纶,开口孔丘墨翟,闭口尧舜文武,他的这所私学是宋国比较有名的一所学校,为宋国培养了很多知书达理的人才,这些学长毕业后相当一部分都走上了仕途。在一个战火连天、牛人辈出的时代,一般人都认为读读满简仁义礼智的圣人之书,学习学习礼乐经典,求仕当官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很多家长都将子弟送到老先生的门下,希望将来捞个一官半职。

我的记忆力不错,老先生教的那些圣贤书,我大多能倒背如流,但是,老先生课堂上阐发的那些意思,我越来越觉得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那些所谓满腹经纶的士,口口声声仁义道德,都是好的读书人,可是他们当官以后所作所为怎么就与圣贤之道大相径庭了呢?

我每每发问,老先生都面露不悦:自孔子以来,学者都是这么解释的。要怀疑这些解释,就是怀疑孔子;怀疑孔子,就是怀疑圣人;而怀疑圣人是大逆不道的。

他经常替我母亲教训我:都快二十岁的人了,应该懂事了,做有理想有抱负将来成为一个有礼有节的士人,为你娘争口气。不要整天胡思乱想,迷恋鱼呀、鸟呀的,像个长不大的童子似的。

我也知道自己的胡思乱想非常令老师失望,但我生来喜欢思考,讨厌约束。快二十岁了还有一颗童心有什么不好?儿童的心地就像湖水那样清亮,不掺一点杂质。他们没有任何忧虑,生活得自由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觉。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而来。看看我们周围这些学习了仁义礼智的成年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受制于各种束缚。做士首先是为父母而活,然后是为了国君而活,然后是为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而活。学会了一切也就失掉了自我。

我的这些怪想法经常招来贲老师的戒尺和唾骂:“蠢材,无用的幼稚之见,真是异端邪说。”同时也受到来自同学的耻笑和奚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