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第三章 瓦岗时期(2)

而且,李勣的这一游击建议,使瓦岗军远离本土,即使因屡次打劫官船而被隋朝盯上,也会因军队不停流动而被视为流寇,从而让隋朝放松警惕。并且,瓦岗军也正是利用了通济渠一带水道复杂这一点,不停迂回游击,使隋军无法将其全歼,为义军日后获胜创造了条件。

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二征高丽,又一次全国调兵,征用民夫、物资。这激起更多的民众揭竿起义。诏令发布的正月,便有王润、杜彦冰、李德逸于平原郡(今山东陵县)起义,有众数万人;白瑜娑于灵武郡(今甘肃灵武西南)起义,号奴军。二月,韩进洛于济北(今山东东阿东北)起义,聚众数万人。三月,孟海公于济阴(今山东曹县北)起义,众至数万人;郭方预于北海(今山东益都)起义,自号卢公,有众三万人。五月,甄宝车于济北起义,聚众万余人。

当年六月,炀帝最信任的大臣司徒杨素之子——杨玄感趁炀帝北征高丽之际发动叛变,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公开起兵造反。这样一来,反隋之人更多了。七月,刘元进在余杭(浙江杭州)举兵响应,“亡命者云集”,旬月间,众至数万人。八月,朱燮、管崇于吴郡(江苏苏州)、晋陵(江苏常州)一带起义,“民苦役者赴之如归”,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

杨玄感的起兵反隋,在山东、河南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人心更加浮动,九至十月间,就有吴海流、吕明星、彭孝才、各谦、孟让、孙宣雅、韩相国等人起义,少者数万人,多者十余万人。浙江西部、陕西等地也有数量不等的农民军。一时间,豪杰并起,千峰竞秀。后世的说书先生们更是将此段敷衍成七十二路尘烟,三十六路反王,煞是热闹好看。只是,后世看着热闹,当时瓦岗的翟让和李勣,单雄信等人可就有苦难言了。天下群雄蜂起这是好事,因为瓦岗寨并不出众,隋朝要找出头鸟打,并不会找上瓦岗,军相比之下很不出众,可能成为别人的附庸,甚至让其他强大农民军吞并。如何更好地发展瓦岗寨成了翟让等人的头等大事,也就是在此时,一位人隋末的牛人悄悄走上瓦岗山,他的到来可以说彻底地改变了历史。

读书导航